神经指南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三

时间:2019-12-6 15:19:08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第五部分其他临床情况下的血栓防治问题

一、抗栓治疗的围手术期管理

1.VKA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1)推荐择期手术前停用华法林5d,术前1-2d评估INR。(2)术前暂时停用VKA者,建议术后12-24h充分止血后继续使用。(3)INR<1.5时凝血功能基本正常,大部分手术和操作可安全进行。(4)机械性心脏瓣膜、房颤或VTE患者,若血栓风险评估为高危,推荐在中断VKA治疗期间应用桥接抗凝;若血栓风险评估为低危,不推荐桥接抗凝。(5)接受VKA治疗者,建议接受牙科、皮科或白内障手术时继续应用。(6)VKA治疗与轴索阻滞:①轴索阻滞前需停用华法林5d且INR达到正常范围;②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时,轴索阻滞镇痛导管建议在INR<1.5时拔除;INR在1.5-3范围内时,拔管前注意有无合并应用其他可影响凝血功能但不会影响INR的药物,导管拔除应谨慎;③INR>3时出血风险增大,有镇痛导管时推荐停止华法林抗凝或降低抗凝药物剂量;④如果硬膜外镇痛期间给予低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推荐每天监测INR值和神经功能,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的局麻药以利于神经功能的评估。

2.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1)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者,建议在接受牙科、皮科或白内障手术时继续应用。(2)非心脏手术者:①心血管事件高风险,且超过出血风险,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并需行非心脏手术者,建议继续应用,不必术前停用7-10d;心血管事件风险低危者,建议术前停用阿司匹林7-10d;②如无严重缺血事件,术前建议停用氯吡格雷≥5d,术后24h恢复使用。(3)CABG的患者:①CABG术前不推荐停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mg);②对计划行CABG手术并接受DAPT治疗者,建议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于术前5d停用氯吡格雷。(4)冠脉支架植入后非心脏手术者:①球囊成形术后需行择期非心脏手术,推荐推迟至球囊成形术14d后进行;②冠脉支架植入后行DAPT治疗者需行手术时,推荐BMS植入1个月后手术;DES植入12个月、新一代DES植入≥6个月后手术;③DES植入后行DAPT治疗者,手术需要停用P2Y12抑制剂,手术延迟风险大于预期缺血或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时,建议提前至DES植入3个月后手术;④对于植入冠脉支架但必须停止P2Y12抑制剂才可以手术者,推荐在可能情况下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术后应尽快应用P2Y12抑制剂治疗;⑤推荐外科、心内科、麻醉科等专业医师共同评估患者出血和缺血风险,选择手术时机和管理围手术期DAPT。(5)抗血小板药物与轴索阻滞:①轴索阻滞前推荐停用噻氯匹定14d,停用氯吡格雷7d;如果停用氯吡格雷5-7d内进行轴索阻滞,需要确认血小板功能恢复正常;②P2Y12抑制剂和GPIIb/IIIa受体拮抗剂推荐于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6h后恢复应用。高出血风险手术或应用负荷剂量药物时,应推迟至术后12-24h。非甾体抗炎药和阿司匹林单独应用不增加椎管内阻滞的血肿风险,但应注意综合评估患者基础情况、手术、麻醉的风险和获益。IIb/IIIa受体拮抗剂明显影响血小板的凝聚功能,应用阿昔单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功能需要24-48h,应用替罗非班和依替巴肽后需要4-8h。

3.肝素类药物抗凝或桥接抗凝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1)使用治疗剂量UFH桥接抗凝者,建议术前4-6h停用。(2)血管手术患者行椎管内阻滞,并术中应用UFH抗凝:①建议椎管内阻滞穿刺置管后1h应用UFH;②建议评估患者凝血状态,UFH末次使用2-4h后拔除导管;拔管1h后方可再次给予UFH;③若采用椎管内阻滞技术,建议术后监测神经功能,并采用低浓度局麻药,以利于及时发现神经功能异常。(3)接受治疗剂量LMWH桥接抗凝者,建议末次剂量在术前24h给予。(4)接受治疗剂量LMWH桥接抗凝行高出血风险手术患者,建议术后48-72h继续使用治疗剂量;接受治疗剂量LMWH桥接抗凝行非高出血风险手术者,建议术后24h继续治疗剂量的LMWH治疗。(5)肝素类药物与轴索阻滞:①推荐治疗剂量UFH停药4h后或APTT正常后可以进行轴索阻滞;②术前应用预防剂量LMWH抗凝,应停药≥12h后进行椎管内穿刺;术前应用治疗剂量LMWH抗凝,应停药≥24h后进行椎管内穿刺;③低出血风险者可在穿刺或拔管后4h给予LMWH,中度和高度出血风险者建议12-24h后给药。如有明显硬膜外穿刺或置管出血,建议术后24h给予LMWH;④LMWH2次/d给药方案硬膜外血肿风险可能增大,在充分止血情况下,首剂LMWH应于术后24h后应用;导管留置期间,不推荐应用治疗剂量LMWH。UFH使用>4d,轴索阻滞和拔除导管前应行血小板检查,注意患者有无HIT。LMWH1次/d给药方案没有其他抗栓药物联合应用时,首剂LMWH可于术后6-8h给予,第二次剂量应于首剂后≥24h给予,术后24h内仅可给予1次LMWH。可导管持续给药,但在给予LMWH10-12h后方可拔导管。

4.DOACs抗栓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1)应用DOACs,VTE风险高时建议停药2个消除半衰期后进行有创操作;出血风险高时建议等待5个消除半衰期。(2)推荐利伐沙班椎管内阻滞前停药22-26h(肾功能正常);导管留置期间不推荐应用利伐沙班,穿刺或拔管后6h才可再次用药。针对DOACs评估时,应充分评估肾功能不全对于药物代谢的影响。

5.其他药物抗栓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溶栓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1)需溶栓,但近期有颅脑、脊柱等手术或轴索穿刺病史时,推荐监测神经功能,评估周期≤2h;如果使用轴索阻滞持续镇痛并已应用纤维蛋白溶解药和溶栓治疗,推荐使用低浓度局麻药以利于神经功能的监测。(2)轴索持续阻滞过程中需要纤溶和溶栓治疗时,建议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估残余溶栓效应,选择适当时机拔除导管。溶栓后10d内尽量避免手术和轴索穿刺;对于计划溶栓的患者,应追查患者近期是否有颅脑、脊柱等手术史或椎管内操作史,10d内尽量避免溶栓治疗。

二、新生儿和儿童患者的血栓防治

1.新生儿静脉血栓栓塞疾病:(1)发生与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或脐静脉置管相关血栓时,建议在抗凝治疗3-5d后需拔除导管。建议应用UFH序贯LMWH,或单用LMWH,总疗程6周-3个月。(2)对新生儿不建议行溶栓治疗,除非脏器或肢体大血管栓塞导致危急损害。如必须进行溶栓治疗,建议使用rt-PA,并在溶栓前先予纤溶酶原(新鲜冰冻血浆)。(3)新生儿单侧肾静脉血栓形成(RVT),在没有肾损伤或未累及下腔静脉时,建议支持性治疗并监测血栓变化。若已累及下腔静脉,建议抗凝治疗,方法同一般VTE治疗。若双侧RVT形成,已存在肾脏受累证据,建议开始UFH/LMWH抗凝治疗,或溶栓后给予UFH/LMWH。(4)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CVAD)推荐予预防量UFH(0.5U/kg/h)连续输注,或间歇性局部溶栓维持CVAD通畅。若发生CVAD堵塞,建议经临床评估后进行局部溶栓。

2.新生儿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1)新生儿急性股动脉血栓形成,初始治疗建议给予治疗量UFH。后续转为LMWH或持续治疗量UFH,抗凝5-7d为宜。对于危及下肢或脏器的股动脉血栓,若初始UFH抗凝无效,且无明确禁忌证,推荐溶栓治疗;若有溶栓禁忌证,推荐外科干预,优于单独使用UFH抗凝。(2)新生儿放置外周动脉导管时,推荐持续输注UFH(5U/ml,1ml/h)预防血栓栓塞。发生导管相关血栓栓塞时,建议立即拔除导管。若存在血栓栓塞临床症状,建议UFH抗凝,联合或不联合溶栓或手术取栓,后续应用肝素治疗。(3)新生儿脐动脉置管时,建议通过脐动脉置管持续输注小剂量UFH保持导管通畅(0.25-1.00U/ml,总剂量25-U/kg/h)。(4)新生儿首次出现动脉IS,若未证明为心源性栓子,建议支持治疗,无需抗凝或阿司匹林治疗。若证明为心源性栓子,建议应用UFH或LMWH抗凝治疗。

3.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疾病:(1)儿童首次发生VTE(无论是否与CVAD相关),推荐应用UFH或LMWH进行抗凝治疗,≥5d,后续应用LMWH或UFH,建议原发性者疗程6-12个月,继发性者疗程≥3个月。(2)原发性儿童VTE,建议LMWH或VKA抗凝治疗6-12个月。原发性VTE复发时,推荐长期(无限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3)继发性儿童VTE(如有临床危险因素相关的DVT),若临床危险因素已解除,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若可逆性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建议用治疗剂量或预防剂量的抗凝治疗≥3个月,直至危险因素去除。VTE复发时,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直到致病因素解除。(4)儿童VTE的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和置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的指征参照成人指南。(5)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但无明显颅内出血的儿童,推荐以UFH或LMWH初始抗凝,随后应用LMWH或华法林≥3个月。3个月后仍有血栓闭塞或进展性症状,建议继续治疗3个月。对于严重的静脉窦血栓形成且初始UFH治疗后无改善,建议行溶栓、手术取栓或外科减压术。(6)短、中期CVAD患儿不推荐常规进行VTE预防。(7)通过动静脉瘘或中心静脉进行血液透析的儿童患者,建议常规应用华法林或LMWH预防瘘血栓形成。血液透析期间建议应用UFH或LMWH以维持循环通路。

4.儿童动脉或其他血栓栓塞疾病:(1)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推荐应用高剂量阿司匹林(80-mg/kg/d)14d,其后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1-5mg/kg/d)6-8周。对于有中等或巨大冠脉瘤的川崎病患儿,建议华法林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于有巨大冠脉瘤以及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川崎病患儿,建议溶栓或紧急手术治疗。(2)IS患儿,推荐应用UFH、LMWH或阿司匹林起始治疗,直至解剖异常或栓塞病因被排除。排除夹层和心源性原因后,建议应用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2年。对于正在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IS复发或TIA患儿,建议改用氯吡格雷、MWH或华法林抗凝治疗。不推荐应用溶栓剂或机械性手术取栓。

第六部分血栓性疾病相关的凝血纤溶问题

一、血栓性疾病的实验检测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检测广泛应用于血栓风险筛查和分层、排除诊断、易栓疾病的辅助诊断和抗栓药物效果监测等领域。

1.D-二聚体检测:(1)VTE低度临床可能者,推荐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阴性可排除诊断;年龄>50岁的低度临床可能的患者,推荐采用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即“年龄×10μg/L”;恶性肿瘤患者,建议采用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2)通过D-二聚体检测对VTE患者进行排除诊断时,推荐基于高敏微粒凝集定量分析、酶联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或化学发光法等技术的试验方法。(3)女性、初发、无诱因的VTE,推荐根据停止抗凝治疗1个月后的D-二聚体水平,分析VTE复发风险,评估是否延长抗凝治疗时间。(4)非骨科的手术患者(如普通外科、妇科),建议术后连续监测D-二聚体以评估VTE风险,起始监测时间不晚于术后第7天。(5)活动性恶性肿瘤患者,建议连续监测D-二聚体以评估VTE风险。(6)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推荐用D-二聚体预测动脉血栓事件风险。由于D-二聚体各检测方法间、检测系统间没有实现标准化,不应进行不同方法和不同报告方式之间的数据转换和比较;对同一患者进行连续监测时,应采用来源于相同检测系统的数据。

2.血浆凝血因子VIII(FVIII):建议用血浆FVIII活性试验评估VTE风险。

3.狼疮抗凝物(LA):(1)推荐对符合抗磷脂综合征“高度临床可能性”标准的患者进行LA检测。(2)推荐在选择LA检测前或进行数据解读时,充分考虑抗凝药物、凝血因子缺乏或凝血因子抑制物对检测结果的潜在影响。抗磷脂综合征“高度临床可能性”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50岁无明显诱因的VTE和无法解释的动脉血栓栓塞,少见部位发生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栓形成或病理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部分患者可见APTT延长。

4.抗凝血蛋白:(1)推荐在进行遗传性易栓症相关抗凝血蛋白(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检测前,充分评估疑似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2)推荐在选择抗凝血蛋白检测前或进行数据解读时,充分考虑抗凝药物、血栓形成急性期以及其他获得性因素对检测结果的潜在影响。(3)建议实验室设置抗凝血蛋白参考区间时,充分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1)为避免抗凝药物对抗凝血蛋白检测结果的影响,抗凝血酶活性检测应在停用UFH≥24h后进行,蛋白C和蛋白S活性检测应在停用华法林2-4周后进行。(2)血栓形成急性期和多种获得性疾病可导致抗凝血蛋白活性降低。

5.HIT抗体:(1)推荐在验前概率评分(如4Ts评分)基础上,对中、高度临床可能性患者进行HIT抗体检测,用于排除诊断或诊断。(2)心脏外科术后血小板计数降至基线值50%或更低时、伴有血栓事件发生和(或)术后5-14d(心脏外科手术当天为0d),建议进行HIT抗体检测。(3)不建议利用心脏外科术前HIT抗体检测结果预测患者术后血栓并发症风险或死亡风险。基于免疫学方法的HIT抗体检测包括混合抗体(IgG、IgA、IgM)和IgG特异性抗体检测;混合抗体的诊断特异性较低,主要用于排除诊断;IgG特异性抗体的诊断特异性高,在设定合理临界值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评估可实现诊断。

6.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1)推荐vWF抗原检测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发生动脉血栓的风险。(2)建议vWF抗原联合ADAMTS13检测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和风险分层。(3)建议在解读vWF抗原检测结果时,考虑患者血型因素的潜在影响。与非O型血人群比较,O型血人群血浆vWF抗原水平偏低约25%。

7.PT及其INR:(1)推荐用INR监测华法林抗凝效果和安全性,并指导调整剂量。(2)PT可用于评估利伐沙班抗凝效果和安全性,但不建议常规使用。PT可被利伐沙班剂量依赖性延长,不同类型PT试剂对利伐沙班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PT监测利伐沙班时应使用“秒(s)”来表达测定值。PT对利伐沙班血药浓度变化的敏感性低于抗FⅩa活性试验。

8.APTT:(1)推荐APTT用于监测中等剂量UFH抗凝效果和安全性,并指导调整剂量。(2)APTT可用于评估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但不建议常规使用。(3)APTT可用于评估阿加曲班和比伐芦定抗凝效果和安全性,但不建议常规使用。APTT可被达比加群酯剂量依赖性延长,不同类型APTT试剂对达比加群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APTT对血药浓度变化的敏感性低于蝰蛇毒凝血时间和稀释凝血酶时间,当达比加群酯血药浓度较高时,APTT水平变化趋缓或停滞,临床评估出血风险时需谨慎。

9.凝血酶时间:推荐凝血酶时间用于评估血浆中是否有达比加群酯的残留抗凝活性。

10.抗FXa活性试验:(1)抗FXa活性试验可用于评估LMWH对妊娠期、体重过低或超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但不建议常规使用。(2)特殊情况下,抗FXa活性试验可用于评估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但不建议常规使用。特殊情况包括:发生可能致命的大出血、接受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急性卒中患者需要溶栓治疗、同时使用影响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代谢的药物、胃肠道吸收营养不良、急性肾损害、急诊外科手术、药物过量、体重过低或超重、抗凝治疗失败等。

11.血小板功能试验:(1)基于光学比浊法的血小板聚集试验,可用于评估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效果,推荐作为首选试验。(2)流式法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试验,可用于评估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效果,但不建议作为首选试验。(3)VerifyNow?实验,可用于评估P2Y12受体拮抗剂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效果,但不建议作为首选试验。为血小板功能试验设置合理的临界值,有利于识别抗血小板治疗后的残留高反应性和缺血事件发生(复发)的相对风险。此外,对于合并多种血栓风险因素的患者,联合使用上述试验的临床效果可能优于单一试验。

二、易栓症

(1)对疑似易栓症患者进行遗传缺陷评估前,充分了解是否存在获得性易栓因素或易栓疾病,不推荐将遗传性易栓症相关试验作为常规筛查项目使用。(2)对疑似遗传性易栓症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前,应先进行病史和家族史的临床初筛,推荐对初筛阳性患者进行系统性检测。(3)进行遗传性易栓症实验室检查时,应考虑不同种族间遗传缺陷的差异。(4)进行遗传性易栓症实验室检查时,推荐充分考虑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的情况,评估药物对实验指标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检测时机。(5)对于获得性易栓疾病患者(如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抗磷脂综合征和HIT等),推荐使用相关风险评估模型、临床可能性评估量表和(或)实验室检查,预测血栓发生(复发)的危险度。(1)易栓症相关病史包括(但不限于):血栓发生年龄<50岁、少见栓塞部位、特发性VTE、妊娠相关VTE、口服避孕药相关VTE以及口服华法林相关血栓栓塞等。(2)家族史包括(但不限于):≥2个父系或母系家族成员发生有/无诱因的VTE。(3)根据目前有限的资料,中国汉族人群主要遗传性易栓风险是抗凝血蛋白缺陷,如抗凝血酶缺陷、蛋白C缺陷和蛋白S缺陷,少数患者涉及凝血、纤溶等系统缺陷和遗传性代谢异常。高加索人群中常见的遗传性易栓风险是V因子Leiden突变和凝血酶原GA突变(上述两种基因突变亦可见于我国有高加索血统的少数民族人群)。

三、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HIT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严重者可引发静、动脉血栓栓塞,即HIT伴血栓形成(HITT)。目前的临床共识是利用验前概率评分(如4Ts评分)结合相关实验检查对疑似HIT患者进行排除诊断或诊断,并对临床可能性较高的患者和确诊患者进行替代抗凝治疗。

1.HIT的诊断:(1)疑似HIT,推荐通过4Ts评分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4Ts评分为低度临床可能可排除诊断,无需进行HIT抗体检测和多次血小板计数。(2)4Ts评分为中、高度临床可能,推荐检测HIT抗体并持续监测血小板数量。HIT抗体检测阴性可排除诊断。中度临床可能时如果IgG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可基本诊断HIT;高度临床可能时如果IgG特异性抗体检测呈阳性可确诊。(3)心脏外科术后血小板计数降至基线值50%或更低时,伴有血栓事件发生和(或)手术后5-14d,建议进行HIT抗体检测。不建议利用心脏外科术前HIT抗体检测的结果预测术后血栓并发症或死亡风险。4Ts评分总分为8分,0-3分为低度临床可能性;4-5分为中度临床可能性;6-8分为高度临床可能性。患者信息不完整或不正确可导致4Ts评分偏高;4Ts评分的诊断特异性不足,单独使用易造成过度诊断;4Ts评分对于心脏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和活动性癌症患者可能准确度不足;4Ts评分应动态使用。基于免疫学方法的HIT抗体检测包括混合抗体(IgG、IgA、IgM)试验和IgG特异性抗体试验;HIT混合抗体试验的诊断特异性较低,主要用于排除诊断;IgG特异性抗体试验的诊断特异性高,在设定合理诊断临界值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评估可诊断HIT。

2.HIT治疗的一般性原则:(1)对于4Ts评分为中、高度临床可能性患者和确诊患者,推荐停用UFH并给予替代抗凝药物。虽然LMWH引发HIT的风险低于UFH,亦不推荐使用。(2)推荐阿加曲班作为替代抗凝药物。对HITT患者推荐使用阿加曲班。HITT患者在确诊后推荐进行≥3个月的抗凝治疗。(3)对于高度疑似或确诊患者,不推荐在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范围之前使用华法林。若患者在确诊时已使用华法林,建议停用并通过静脉内给予VitK逆转其效应;在恢复使用华法林时,推荐阿加曲班与华法林重叠使用≥5d,直至INR达到目标范围。(4)不建议HIT患者进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对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建议在发生出血或需接受有高度出血风险的侵入性操作时输注血小板。

3.心脏及血管手术患者的HIT治疗:(1)对于有HIT病史的抗体阴性患者(通常此前肝素暴露>d),需行心脏手术时,建议术中使用比伐芦定或阿加曲班(应用UFH需审慎,且只可短期使用),建议术前和术后抗凝采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物。(2)有HIT病史的抗体阳性患者需行心脏或血管手术时,推荐应用非肝素类抗凝药物。(3)急性(血小板计数减少且抗体阳性)或亚急性(血小板计数正常,但抗体阳性)HIT患者需行心脏或血管手术时,推荐应用比伐芦定。(4)急性HIT患者如无需紧急进行心脏或血管手术,推荐延期手术,直至治愈且抗体转为阴性。

4.PCI患者的HIT治疗:(1)急性或亚急性HIT患者需行PCI治疗时,建议使用比伐芦定或阿加曲班。(2)有HIT既往史且抗体阴性的患者需行心脏导管检查或PCI时,建议使用比伐芦定或阿加曲班。

5.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HIT治疗:发生急性或亚急性HIT的肾脏替代治疗患者,推荐应用阿加曲班。

6.妊娠期患者的HIT治疗:妊娠期发生急性或亚急性HIT,建议审慎应用非肝素类抗凝药进行替代抗凝治疗,如磺达肝癸钠或胃肠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避免使用华法林和DOACs。

7.DOACs治疗HIT:建议利伐沙班可作为治疗疑似或确诊HIT患者(非妊娠)的替代抗凝药物,但不建议急性期治疗中首先使用。

相关链接

神经指南: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一)

神经指南: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二)

指南/共识制定专家委员会成员

顾问:广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江苏省血液研究所(阮长耿)

联合发起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高润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医院(邱贵兴)

工作组成员(按单位名称汉语拼音排序)

专科负责人:医院(翟所迪);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詹思延);医院(翁习生);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胡豫);医院(李小鹰、唐佩福);医院(韩雅玲);首都医科医院(张震宇);首都医科大医院(李天佐);首都医科医院(王拥军);医院(王深明)

核心秘书组:组长:医院(翟振国);副组长:医院(关振鹏);医院(杨波);医院(李拥军);医院(李毅);医院(门剑龙);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丁晓榕、武红);医院(孙艺红);成员:医院(董淑杰、徐懋);医院(汤泽中);医院(张克石);医院(高小雁、杨华丽);医院(陈跃鑫、李晔、王怡宁);医院(刘凤林);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谢涌泉);医院(王志伟);医院(李世军);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陈耀龙、杨克虎);首都医科医院(郑帅);首都医科医院(瞿红);首都医科医院(龙安华);首都医科医院(段婉莹、刘丽萍、秦海强);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兴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阿丽塔、张玢);医院(万钧、王增慧)

证据评价组: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王琪,王小琴,罗旭飞,杨楠);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兴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阿丽塔、张玢);医院(陶新曹、谢万木、张萌、张云霞)

外审专家组:医院(高炜、李天润、田华);医院(刘梅林、王平、于峥嵘);医院(安友仲、陈红、李虎、刘健);医院(顾晋、王宏宇);医院(贺良、李笠、李玉军、刘建龙、刘亚波、吴新宝、张运剑);医院(金征宇、刘暴、刘昌伟、刘大为、马玉芬、彭斌、施举红、宋兰、严晓伟、张抒扬、张太平、赵永强、郑月宏);医院(方保民、许小毛、杨杰孚);重庆医院(陈虹、赵渝);大连医院(刘志宇、曲鹏、赵作伟);大连医院(季颖群、张中和);医院(李圣青);医院(符伟国、秦新裕);福建医院(邓朝胜);广西医院(覃晓);广州医院(冯莹、林少芒);广州医院(王健、张挪富);医院(刘维佳、张湘燕);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医院(柳志红、孙寒松、熊长明、袁晋青、赵世华、朱俊);哈尔滨医院(贾海波、姜维良);医院(王飞、王鹏程);医院(张磊);河南医院(毛毅敏);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曹非、胡建莉、李毅清、孙晖、唐亮);医院(崔久嵬、刘威、王海峰、王琦、张蔚华、郑杨);医院(高忠礼);医院(徐安定);医院(曹克将、解卫平);医院(戚晓昆);医院(刘朝中);医院(张微微);医院(陈继营、丛玉隆、单兆亮、郭伟、胡毅、马晓辉、孙雪峰、叶平);昆明医院(金辉);医院(吴丹明);医院(程晓曙);南方医院(钟梅);医院(刘璠、倪松石);医院(李环廷、程兆忠);医院(吴世政);清华医院(吴巍巍);医院(朱玲);医院(任勇、张淑香);医院(杜永成);医院(胡晓芸、施熠伟);山西医院(刘强、杨涛);医院(陆清声、王筱慧);医院(吴海山);医院(刘锦铭);上海交通大医院(王学锋、张瑞岩);医院(马壮);沈医院(夏书月);首都医科医院(陈忠、黄连军、马长生、孟旭、米玉红、聂绍平、乔岩、阮燕菲、师树田、唐小斌、杨耀国、张茁、周玉杰);首都医科医院(杨新春、杨媛华、张建军、张望德);首都医科大医院(贺茂林、潘磊、王勇、张福先);首都医科医院(王硕、赵性泉);首都医科医院(史旭波);首都医科医院(郭艾、李虹伟、李强);首都医院(邓鸿儒);医院(裴福兴、易群、赵纪春);医院(季顺东、李惠玲、杨惠林);医院(吴琦);医院(刘丽、万征、徐绍鹏);医院(董强、马宝通);医院(吴波);西安医院(王伟);西安医院(田红燕、袁祖贻、张军波);新疆医院(戈小虎、雷韦);浙江大医院(陈雯艾、黄曼、王建安、张秀来);浙江大医院(罗本燕);浙江大学医院(应可净);医院(高远、王义生、靳建军);中国医院(辛世杰、叶茂、于娜);中国医院(赵立);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唐小利);中医院(石远凯、汪麟);医院(舒畅);医院(黄建华、雷光华、李映兰、钱招昕、唐勇军);医院(郭万首、刘尊敬、刘鹏、彭丹涛、马一盖、王薇、赵菁、应娇茜、郑金刚)

中华医学杂志年9月第98卷第36期

作者:《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专家委员会

神经病学俱乐部ub神经病学俱乐部,立足一线临床,服务神经科同行,助力神经病学天天向上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zdyd/112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