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你不胖就没有心脏病常见误区你有吗

时间:2017-2-21 18:05:10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我这么瘦,肯定不会高血压啦!”“我们家孩子这么健康,肯定不会有血管病变啦!”“我奶奶天天锻炼,身子板硬朗着哩,怎么可能会中风!”“我的体检结果显示‘窦性心律不齐’,是不是代表心脏有问题?”……你以为的“肯定”“不可能”,实际上并不一定,也并非不可能。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心血管病发病率也逐年提高,正严重威胁着大家的健康。与其将治疗寄托在药物和静养上,不如重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多运动,积极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关于对心血管疾病常见的错误认识有哪些,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湘雅首届名医、中国血脂学第一人赵水平教授来帮你彻底粉碎,你准备好接招了吗?误区一:“我这么瘦,不会得高血压。”错误常识粉碎机:高血压除了与肥胖有关外,还和遗传、心情压力、饮食不合理等多种因素有关,消瘦的人也是有可能患有高血压的。尤其是在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的当下,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心理状态容易失调,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极易引发高血压。调查显示,我国35-45岁患高血压病的增长率高达62%-74%,其中不少都是体型偏瘦的白领和领导干部,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并且上下班乘电梯、坐汽车,活动量少,应酬又多,特别容易诱发血压升高。误区二:“我们家孩子这么健康,肯定不会有血管病变啦!”错误常识粉碎机:国内外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并非中年时期的某一两次不良生活作息导致,而是起源于儿童期。血管病变是逐渐进展的,起病在青少年,发病在成年,不良生活方式是罪魁祸首之一。近年来,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大幅上升,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发病率高达12%~20%。动脉粥样硬化从年轻时便开始了,从10岁、20岁动脉壁就开始出现脂质条纹,30岁血管内膜就开始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40岁以后斑块越来越大,病情再发展就会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因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年轻甚至儿童时期就要开始,如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误区三:“抽这点烟算什么,我爷爷抽了一辈子,还活到99呢!”错误常识粉碎机:吸烟其实就像赌博,看到活得长还吸烟的,其实都是赌博赌赢了的,这是吸烟的“赢家”,但这样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在与吸烟的赌博中赔上了健康甚至整条命。人吸烟时会吸入大量尼古丁,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进入,破坏血管,并对血液凝血功能产生影响,继而引发高血压病、心源性猝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一旦血管变“黑”,诸多问题就会不请自来。误区四:“都做了支架了,就不用担心心脏病复发啦!”46岁的林先生在做了支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于是他又放心大胆地开始“乱来”。昨天晚上,一心想过正常生活的他竟然挑战高难度,开了三个小时摩托车,剧烈的颠簸导致其再次心脏病复发,入院抢救。误区五:“体检显示‘窦性心律不齐’,我的心脏是不是有问题?”错误常识粉碎机:其实,“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心跳节律是规律整齐的,如果心脏跳动不整齐,则称其为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但这种“心律失常”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担心,也不用治疗。此外,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治疗。误区六:“我奶奶每天早上锻炼,不用担心会得心血管病。”错误常识粉碎机:实际上,夏秋季节,老年人忌运动过量,以饭后散步为宜。许多老人习惯早起晨练,但调查显示上午6~10点,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为70%—80%,因此不宜在这个时间段进行锻炼。









































北京医院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by/66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