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医者说腿部肿胀别乱揉nbs

时间:2016-11-18 18:43:0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血栓,可不仅仅是老年人的权力,年级稍轻的人身上也是可以看到这种疾病,仅以“二郎腿”为例,就有足够的诱因成为患病因素。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前两者的严重程度已被公众广泛了解,虽然静脉血栓栓塞症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杀手,但遗憾的是公众知晓率却很低。为此,医院呼吸中心、心血管中心将联合举办血栓性疾病健康教育与疾病咨询活动上,呼吸二部翟振国主任医师就静脉血栓知识进行深入讲解。

血栓是身体的“隐形杀手”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不产生血栓。如果在某些疾病或其他异常情况下,血管损伤、血流缓慢或血液本身高凝即发生血栓。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动脉血栓相对更常见一些,但静脉血栓曾经被认为是少见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前者是常见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后者是血栓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其中,静脉血栓发病隐匿,国内公众对其认知非常低,即便是非专科医生也不容易做出及时和正确判断。而一旦发生发生肺栓塞,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发生猝死。血栓是隐蔽杀手,所有人都应有所认识,并具备基本防栓意识。每天因血栓栓塞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到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4。据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也同样严峻。

腿部血栓最常见,肺栓塞最凶险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常常会脱落流入肺动脉,堵塞肺部血管形成肺栓塞,据统计未经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25~30%。对于血栓的危害,除了急性期导致生命危险外,大部分患者在静脉血栓形成后1-2年内逐步出现活动后肢体疼痛、肿胀、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这一比例可高达50%,其中5%-10%的患者最终出现静脉性溃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血栓后综合征,出现这种后遗症主要是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压力增高而导致的。肺栓塞的症状多样,可以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晕厥,咳嗽和心悸等。肺栓塞的血栓多数来自下肢的深静脉,因此,部分患者可以在发病初期有小腿疼痛或者肿胀,尤其是两条腿肿胀程度不等式,需要引起注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者出现腿肿、疼痛的第一反应就是“揉”,对于血栓高危人群来说,这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行为。当血栓粘在血管壁上时,只会引起腿肿和疼痛,相对来说是安全的,可控的。血栓经过挤压和揉搓后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流漂移到心脏,堵住重要的肺内血管,就会发生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对于刚刚经历手术、外伤、妊娠期、长途旅行、患有心血管疾病或者年龄较大的人来说,突然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时,切忌盲目揉搓。

长期久坐不动会引起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身上,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数据显示,每静坐一个小时,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10%;坐90多分钟,便会使膝关节血液循环降低50%。这是由于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包括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瘀滞。如住院、手术和久坐不动,都会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骨科大手术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极高危因素之一。还有一些人也容易发生问题,包括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静脉血栓也是可以被预防的。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锻炼,将有效的减少血栓风险。如果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比如驾车或乘飞机进行长途旅行,甚至是在办公桌前久坐,尤其是弯着膝关节,建议花一点时间站起来,伸展腿部,并且在附近走动一下,还要注意多喝水,这对健康的血液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医院来说,针对高风险患者建立并实施预防性监测和治疗非常重要。

预防慢病,优医糖伴您左右

优医糖是连接慢病患者和医生的APP综合管理平台,旨在为所有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包括动态血糖监测服务、病情评估、风险因素评估及整体生活方式量化调理方案、随访服务、以及转诊线下医生等在内的系列服务,成为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贴身管家。科学控糖从现在做起,优医糖与您一起加油!

加强慢病自我管理,优医糖为您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
怎样治疗白癜风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dbx/14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