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BCC专家合影 年12月13日,第15届北京心血管疑难问题专家对话(BeijingCardiovascularClinicalComplicatedProblemExpertDialog,BCC)会议在天津召开。BCC会议是由医院陈韵岱教授牵头组织的专家会议,主要涵盖来自于北京、天津、医院,自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14届。大会主席陈韵岱教授在开场致辞中介绍,BCC会议采主要采取“百家争鸣——专家对话”的形式,围绕临床用药、临床结局以及目前指南尚未涵盖的特殊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同时,会议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心血管疑难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探究出更佳的治疗策略,丰富临床经验。首都医科医院吕树铮教授、中国医院李田昌教授等数十位国内心血管领域专家均出席本次会议,本期《门诊》杂志从中选取部分精彩内容进行报道,以惠及广大心血管医师。 医院陈韵岱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吕树铮教授 会议进行时 ◆◆◆◆◆ ◆◆◆◆◆ 李田昌:从机制看P2Y12受体拮抗剂的选择血小板的黏附、活化和聚集是血栓形成的中心环节。由血小板始动的动脉血栓在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是一直是ACS治疗的基石。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环氧化酶(Cox-1)抑制剂(如阿司匹林)、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剂(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替罗非班)以及作用于其他途径的一些药物(如PAR-1受体抑制剂)。其中P2Y12受体抑制剂已成为ACS药物治疗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一、P2Y12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与分类二磷酸腺苷(ADP)是血小板活化与聚集过程中的重要激动剂。血小板致密体内含有大量ADP,当血小板活化时释放大量ADP,通过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促进血小板活化、聚集、释放等过程,从而导致血栓形成。P2Y12受体作为一种ADP受体,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在血小板激活中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发现,选择性抑制P2Y12受体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与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按照作用机制,P2Y12受体抑制剂主要分为间接作用拮抗剂(不可逆结合,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直接作用拮抗剂(可逆结合,如替格瑞洛)。不同的P2Y12抑制剂的抗血小板作用不完全一样。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P2Y12受体拮抗剂?1.个体差异小。研究证实,现有的P2Y12抑制剂中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是前体药物,在体内经过肝脏CYP酶系等代谢转化成活性药物,才能发挥抗栓作用。而CYP酶系的先天性变异或缺陷临床上尤为常见,这无疑会对这些前体药物的代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种族和人群中,在临床抗栓效果上,药物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而以替格瑞洛为代表的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本身即是活性药物,无需代谢便可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个体差异性小。 2.抗血小板作用强、起效迅速。氯吡格雷~mg顿服后,大约需要6~2小时方可达到有效的抗血小板血药浓度;而替格瑞洛则无需代谢激活过程,mg顿服后,30分钟即可有效发挥作用。与氯吡格雷相比较,替格瑞洛具有更快、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 3.安全性好。替格瑞洛与ADP受体可逆性结合,受体抑制程度与药物血浆浓度相关,可能使治疗窗得以拓宽,实现抗缺血与出血风险的平衡。 三、替格瑞洛用于抗血小板治疗的其他优势研究证实,替格瑞洛具有独特的临床获益,且不增加主要和致死性出血。动物研究证实,替格瑞洛具有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内皮功能以及缩小心梗面积等多重功效,这可能是替格瑞洛降低死亡实现获益的重要原因。 END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出自《门诊》杂志年01月刊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白癜风专科医院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