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院长在线按+ 顾兆军已经60多岁了。看起来完全不像一名已经退休的医生,精气神不比30多岁的医生差。虽然已经退休,但是因为手中的“神针”,他一周有6天还在工作。作为针灸科的医生,工作的时候多数时候得站着,这么好的精力,顾兆军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食疗保养技巧? 1 红肉过量,慢病不断 顾兆军说,他最不讲究的就是吃了, 不过有一点:基本上不吃红肉。 在医院吃的时候多数是学生帮他打饭, 因为病人实在太多都没时间去食堂。 每次打饭前, 他都会叮嘱学生:不要红肉。 为什么老中医反复强调不要红肉? 首先咱们搞清楚红肉的概念, 红肉是营养学上的词, 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 哪些肉是红肉呢? 最常见的是猪肉、羊肉、牛肉。 红肉是酸性食物, 酸性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 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 少食有利于开胃、消化, 而多食则会引发疾病。 因为在自然健康的状态下, 我们身体应当呈现弱碱性。 当身体处此弱碱状态时, 体内复杂的各种生化作用可发挥极致。 所有废物的排除,也能快速且彻底, 不会累积在体内。 相反,如果摄取太多酸性食物, 导致身体及血液转成偏酸性, 久而久之,会导致器官衰竭, 而衍生各种疾病。 01心血管疾病接踵而至 红肉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可能与所含的大量饱和脂肪酸有关, 红肉还和急性冠心综合症、 中风、动脉硬化有关, 多吃红肉极易造成身体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而患上心脏病。 02糖尿病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AnPan博士等, 对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进行分析后发现, 若某人的红肉摄入量增加, 随后数年内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 03肾衰竭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发现, 红肉摄入与肾衰竭风险增加有明显关系, 而且还具有“剂量依赖性”。 红肉摄入量最多的人群, 比摄入量最少人群患肾衰竭的风险高40%。 另外,研究未发现家禽肉类、鱼类、 鸡蛋或乳制品的摄入与肾衰竭有关, 将红肉替换成其他蛋白质食物, 肾衰竭发病风险还可降低62%。 04患肠癌概率高 红肉中含有大量容易引起乳腺癌和肠癌的饱和脂肪。 据《浙江日报》报道, 杭州78岁的赵大爷腹痛难忍, 到医院就诊竟然是得了结肠癌。 医生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赵大爷吃了太多的红肉! 美国癌症协会发现,吃红肉多的, 患直肠癌的几率比吃红肉少的高2倍, 患结肠癌的几率也高出40%。 05九种病死亡风险更大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研究发现, 红肉吃得越多,9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就越大, 具体包括:癌症、心脏病、糖尿病、 呼吸道疾病、中风、感染、 阿尔茨海默病、肾病和肝病。 世卫组织的官方微博发布的研究报告称, 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制品, 会使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增加18%。 2 健康吃肉指南 看了这么多危害,还能愉快地吃肉吗? 答案是,能,但是要注意技巧, 尤其是中老年朋友。 医院高级营养师王彬彬建议, 在吃的过程中,控制总量,讲究平衡。 01每月吃红肉最好不超六两 营养学界公认最健康的“地中海饮食”中, 一个人每月吃红肉两到三次为宜, 每次不超过克, 加起来也就是一个月最多六两肉。 吃肉这么少,会不会“油水”不够? 王彬彬表示,很多人以为, 吃肉就是摄入蛋白质, 其实摄入更多的是自身并不缺少的脂肪。 真的需要补充蛋白质, 可以选择蛋奶、鱼虾、鸡鸭等, 富含更优质蛋白的食品。 拿红烧肉来说,每天最多吃两块就够了。 吃二两甚至更多, 有可能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症。 02老年人吃肉,鱼肉是首选 营养学上有一句话叫: “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 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 一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 没有腿的指的是鱼肉, 老年人比较建议吃鱼肉。 鱼肉的蛋白质含量很丰富且很优质, 含较好的脂肪,是必需的脂肪酸。 03不同人群区别对待 体力劳动者可适当吃红肉, 脑力劳动者则要多吃白肉。 男性对红肉需求大,女性可多吃白肉。 老人身体机能退化, 多吃红肉易致心血管疾病和认知障碍, 应以吃白肉为好。 孩子处于发育期,两种肉都要吃。 患有肥胖、三高等慢性病的人, 最好少吃红肉,以豆制品代之。 不过即便是青壮年男性, 吃红肉也是有警戒红线的, 每天吃肉超过克容易引发癌症。 04炖肉最健康 肉最健康的烹调方式是炖。 实验表明,采用炖食的方法, 饱和脂肪酸可减少30%~50%, 不饱和脂肪酸则有所增加, 胆固醇含量下降,营养更好。 其次是涮肉、蒸肉。 如果要吃烤肉,最好用绿叶菜包着。 尽量不要吃油炸、老火煎的, 因为这种方式烹调的肉热量高。 但是也不要炖得太烂, 会让蛋白质受破坏,影响蛋白质吸收, 年长者原本蛋白质吸收就不是很好, 这样做可能让情况更恶化。 建议肉品煮熟即可,尽量不要重复熬煮。 举例来说,若是克蛋白质, 经过反复加热、长时间烹煮, 身体能吸收运用的蛋白质就只剩克。 蛋白质与免疫能力等大有关联。 年长者蛋白质摄取不足, 很容易影响免疫能力。 05搭配豆类杂菌和蔬菜 肉类与豆类食物搭配, 可以降低胆固醇,同时减轻油腻。 把动物蛋白跟植物蛋白相结合, 吸收率也会不一样, 还能减轻了肾脏的负担。 豆制品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 可以乳化血浆,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 不容易沉积到血管壁, 防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还可以和菌类搭配。 每次吃了红肉, 要注意多吃蔬菜水果, 特别是猕猴桃、柑橘、卷心菜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一方面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一方面增加纤维摄入,加快肠道代谢, 使有害物质尽快排出。 06千万不要反复解冻 一般买菜,一次性都不会只买几两, 如果一次性买的肉吃不完, 最好按量切成小块放在冰箱的冷冻室, 吃多少就解冻多少。 反复解冻极易被细菌污染。 就解冻方式而言, 热水解冻最伤肉,冷水解冻有弊端, 微波炉解冻最快,冷藏室解冻最好, 所以最好提前把肉放在冰箱冷藏室, 让它慢慢自行解冻。 07不建议煲老火汤 有些家庭习惯煲老火汤, 广东省营养师协会副会长、 科膳坊营养师骆金铃建议, 煲肉食汤的时间尽量不要太久。 一般煲一个小时以内就可以了, 鸡肉汤煲40分钟就差不多了。 汤煲太久会把更多脂肪、胆固醇煲出来。 汤里的嘌呤高了, 容易引起老人痛风、高胆固醇。 红肉吃多了, 肾衰竭、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甚至肠癌都接踵而至, 死亡风险也跟着加大, 难怪老中医基本不碰红肉。 如果想健健康康的, 一定要收好这份吃肉指南了, 无论老少最好都看看。 3 延伸阅读 心血管专家警告:吃这8道菜就等于在吃油 01这些个个都是吸油菜! 烧茄子 烧茄子吃着最香,也最下饭。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 茄子疏松多孔,十分“吃油”。 地三鲜地三鲜这道菜含有土豆、茄子、青椒。 可这些食材都需要过油炸, 过油后茄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油。 这道菜听起来是一道“素菜”, 但经过油炸后其含油量, 比一碗油滋滋的红烧肉还要多。 干煸豆角干煸豆角,听起来似乎与过油无关, 其实也多半是油炸过的。 油炸的干煸豆角不仅热量超标, 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因为在油炸时,豆角可能外焦里生。 而如果豆角不彻底做熟, 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炸藕盒虽说藕是养生的食材, 但它的淀粉含量和土豆接近, 加之外表裹着面糊, 这样富含淀粉的食物经过高温油炸, 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同时藕盒上吸附了大量油脂, 过多食用对健康着实有害。 水煮肉、水煮鱼 水煮鱼、水煮肉是我们常点的“水煮菜”, 但其实我们吃过的都知道, 这根本不是水煮菜而是油煮菜。 虽然水煮肉汤里面,上面是油下面是水, 但当夹起肉时油会吸附在肉和菜上, 非常不健康。 干锅菜 干锅花菜、干锅千叶豆腐、干锅包菜, 这些是我们常点的几道干锅菜。 但干锅菜想要达到“麻辣鲜香”的特色, 大部分食材需要经过“过油”工序。 这样一来干锅菜的含油量就大幅提升。 此外,干锅菜一般都需要持续加热, 最后大部分油脂都会被菜吸收。 毛血旺毛血旺可以说是一道重庆名菜, 同时也是一道非常“吃油”的菜。 所有菜几乎是用油来煮, 可以说吃一口都是在喝油。 锅包肉这是一道东北风味菜, 做法是把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 裹上炸浆下锅炸等到金黄色再捞起, 再下锅拌炒勾就可以了。 光油锅至少就要进几遍, 其高油的本质可想而知, 所以为健康,还是少吃点为好。 02十种有益于心血管的食物一定要多吃! 大蒜 内含甲基丙烯三硫,可降低总胆固醇, 低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并预防血栓的生成。 苹果 富含果胶、纤维素、花青素及维生素C,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提升高密度胆固醇。 黑木耳内含大量膳食纤维、卵磷脂、胶质、胡萝卜素, 亦有抗凝血作用。 海带 富含铁、钙、碘、胶质纤维, 必要性胺基酸、维生素A及B2, 也有降低胆固醇之效。 燕麦 富含膳食纤维及葡萄糖等水溶性纤维,可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之数植。 洋葱 内含前列腺素A, 系属强而有力之血管扩张剂, 可以增加冠状动脉及末稍血管流量, 预防血栓形成, 另含二烯丙基二硫之成份, 可以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症。 山药 富含膳食纤维, 其粘稠液状物可以提升血管弹性, 预防动脉硬化。 鱼油 内含EPA及DHA,不仅活化脑细胞功能, 还可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及血中三酸甘油脂, 有血管清道夫的称呼。 蕃茄 内有丰富茄红素, 当煮熟或油炒时,茄红素会大量释出。 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 还可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 圆白菜 圆白菜被誉为“血栓斑块清道夫”,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 可降胆固醇,帮助血压更加稳定,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是动脉硬化患者、肥胖者的辅助食疗菜品。 为了自己的健康, 心血管专家在外从不点的菜, 咱们也还是少吃吧! 一定要提醒更多的人, 也许他们还不知道, 坦坦荡荡做人,潇潇洒洒做事, 你的心态就特别好。■ 值班编辑:刘梦雪编审:李小不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名家名方、医院,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商务合作请加 内容合作请加0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