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斌教授专访颅内动脉慢性闭塞开通策略的思

时间:2022-9-3 1:06:1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m.39.net/news/a_6169081.html

年中国卒中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于年7月9日-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在本次大会的神经介入-CTO-club分会场上,医院的梅斌教授对颅内动脉慢性闭塞开通策略做了专题报告,会后医脉通有幸对梅斌教授进行了专访,文章整理如下。

本文作者:医脉通天坛会报道小组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专家简介

梅斌教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委员、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脑小血管病专委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兼秘书、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神经免疫专委会常务委员。

?武汉医学会神经血管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武汉大学医学部脑血管病研究中心副主任

医脉通:

随着缺血性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开展的越来越多,想请您谈谈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应该如何选择?

梅斌

教授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运动,血脂,血压和血糖控制不好,所以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逐步增加。在整个脑卒中过程中,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缺血性约占70%。缺血性脑卒中真正的治疗时间是有限的,时间窗很短,因此,首先就要求大众要有很好的自我保健意识,控制危险因素;其次,一旦出现了脑卒中的前兆症状,医院来就诊。目前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来说,首选治疗是尽快开通血管,开通血管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药物,第二个部分就是通过介入的方式把闭塞的血管开通。

那么什么时候进行静脉溶栓?一般来说发病时间越短,医院,尽早用上静脉溶栓的药物,这是最好的。按目前的指南来说4.5小时之内出现了血管闭塞或梗塞的情况,就需要尽快使用静脉溶栓的药物,特别是现在用的阿替普酶,以及新药替奈普酶,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尽快的输入到人体里面,争取尽早把闭塞血管开通。

当然4.5个小时的时间窗是很有限的,对于超时间窗的患者,该如何治疗?目前使用静脉溶栓药物,可能会带来出血的风险;如果超时间窗的话,溶栓也会带来出血的风险。从年以后,随着国际上针对血管内介入治疗几大研究的出现,随后年的DEFUSE3和DAWN研究结果的公布,证明可以把时间窗从4.5个小时放宽至24个小时。当然不是盲目的放宽到24小时,这还需要通过一些精准的影像学来评估患者有没有可挽救的缺血半暗带组织。在核心梗死灶较小,侧支循环较丰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介入的方式把血管开通。

对于介入开通血管的方式,第一种是支架取栓,通过介入方式把支架放到血栓体里头,把血栓体带出来。第二种就像吸尘器一样,把导管放到血栓体的近心端通过抽吸的方式把血栓给抽出来。当然这两种方式就目前来说,因为从4.5小时到24小时之内就有很大部分的患者可能获益;也就是说静脉溶栓目前仍是脑卒中治疗的基础,只要是4.5医院,尽量还是以静脉溶栓为主。如果静脉溶栓开通不了,就可以进一步的转化成机械取栓,即介入取栓。因此,对于超过4.5小时未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可以通过影像学的评估,直接进行机械取栓。

医脉通:

请问什么样的患者需要进行闭塞血管的开通?

梅斌

教授

闭塞血管的开通分为急性开通和慢性开通。急性开通是针对24小时之内能够挽救的缺血半暗带组织的这一类患者可以通过救治方法给他开通;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两个时间窗都错过了,而且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办法做进一步检查,这类患者就属于慢性闭塞患者。那么对于慢性闭塞的患者,能不能开通?

从现在来看,神经内科的介入专家跟心血管前冠脉的专家前些年走的路一样,也开始进行慢闭开通的探索。慢性闭塞一般是指闭塞时间超过4周以上,患者如果未出现任何症状,说明颅内的侧支代偿很好,灌注都正常,这类患者可以考虑药物治疗;但是还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经常出现头昏,走路不稳,或者是经常出现TIA等情况,CT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处于一种严重的低灌注状况,那么这一类患者可以在4周以后再根据血管床的情况,并通过高分辨和磁共振进行评估。如果适合的话,也是建议这一部分患者可以尝试把闭塞血管给开通。

慢性闭塞患者开通血管,介入是一个手段,那么超过一定时间,介入开通不了,也可以考虑搭桥,即颅内颅外动脉搭桥,可最终恢复缺血区的血流。

医脉通:

如果选择介入干预,球囊和支架如何选择?

梅斌

教授

一般来说大血管的闭塞,包括颈动脉、颈内动脉、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的闭塞,像这一类患者经评估又有症状,就可以通过介入的手段。目前4-12周是最佳的干预时期。

至于介入手段,一般来说常规的还是选择输送性能比较好且稳定的介入器械来进行干预。具体来说,颈动脉是大血管,就需要大的支撑导管,包括抽吸导管,支撑性能好的导丝和微导管,再通过支架的植入。对于颅内的中动脉闭塞,就要进行评估后再根据闭塞的分型,选择合适的材料。

一般来说大脑中动脉闭塞分为三型,一型闭塞比较短,而且有桩子,前向有逆流的血流;二型也有逆向血流,但是闭塞超过一个公分;三型闭塞时间就比较长。一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开通,开通过程中建议从小球囊逐渐往大球囊扩张,球囊柔顺性一定要好,命名压要低。颅内球囊尽量用专用球囊,它的命名压比较低,适应性比较好,对血管的损伤比较小,这样它就很容易开通血管,减少血管破裂、穿支事件这一类并发症的出现。

对于支架选择,一般建议大脑中动脉颅内段通过良好的球囊扩张以后,能够稳定血流,这种情况下推荐使用自膨支架,因为自膨支架引起穿支事件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小一些,通过性能也更好一些。虽然它的径向支撑力会稍微差一点,但是这是相对的,只要有血流,慢慢通过药物的话,支架塌陷的风险相对来说也会下降。

锁定医脉通神经科频道(medlive-neurology),同步查看CSATISC的最新资讯!

医脉通CSATISC专题报道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wh/157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