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手册

时间:2017-9-4 14:18:5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1、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TE)在内的一组血栓栓塞性疾病,由遗传、环境及行为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

2、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关系?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引起肺栓塞(PTE)的主要血栓来源,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并发生阻塞,故PTE常为DVT的合并症。由于PTE与DVT在发病机制上存在相互关联,两者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部位的表现,也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因此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害性如何?

据统计,在普通人群中静脉血栓发病率为1-3/,在西方国家肺栓塞被列为常见的三种心血管疾病之一,因其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的特点,被称为“21世纪亟待解决的十大心肺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确诊的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患者约数百万人,美国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例数每年超过90万,其中约29.64万例死亡。我国目前尚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过去曾将肺栓塞视为少见疾病,但随着临床医师诊断意识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肺栓塞诊断治疗的病例数逐年大幅提高,肺栓塞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常见心肺疾病。

未经合理治疗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25%-33%,合理治疗后则可降到2%-8%。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后,除了有很高的病死率之外,也可以导致存活患者持续存在严重慢性并发症,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慢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可以高达20%。所以正确认识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注意预防、及早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挽救更多生命。下图分别为肺栓塞的CT表现、手术后取出的栓子。

4、哪些人易患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常见危险因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继发因素:

(一)先天因素由遗传变异引起,主要是:

·各种先天性的抗凝血因子缺乏,有容易形成血栓的倾向,常以反复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为临床表现。

(二)继发因素是指后天获得的易发生VTE的多种病理生理异常,主要有:

·活动减少,如长时间久坐(卧)不动、长时间旅行、手术后长期卧床等。其他高危因素如:高龄、肥胖、肿瘤、化疗、近期手术史、创伤、大手术(特别是骨折或关节置换术)、中风、急性感染(如败血症等)、心脏或呼吸衰竭、肾病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妊娠(特别是妊娠的后3个月和产褥期)、口服避孕药或雌激素替代治疗、静脉曲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史,即以前发生过静脉血栓栓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使血液粘稠度增高的疾病。

5、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症状有哪些?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症状是:肢体不对称肿胀、疼痛、发热等。但临床上有些患者可以毫无上述局部症状,而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肺栓塞90%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但由于临床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如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置管等)给予营养和化疗的情况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上肢深静脉血栓也越来越多。

肺栓塞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均缺乏特异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因为患者的心肺功能、栓子的大小、部位、数量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可以从无症状、隐匿,到休克、昏迷,甚至发生猝死,故医学上称其为“沉默的杀手”。

常见症状有:

·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尤以活动后明显,为肺栓塞最常见的症状

·胸痛,可以为胸膜炎性或心绞痛样疼痛,故有时易被误诊为心绞痛

·晕厥,可以为肺栓塞唯一或首发症状

·其他症状:如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咯血(常为少量咯血),咳嗽和心悸等

患者可以表现为以上症状的不同组合,临床上有时出现所谓“肺梗塞三联征”,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三种症状,但仅见于约20%的患者。

所以患者如果出现上述不适,又无法用其他常见疾病解释时应想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可能,及时到VTE专科门诊就诊,以免延误病情诊治。

6、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查项目:

·血浆D-二聚体测定

·动脉血气分析

·心电图

·胸部X线

确诊性检查项目:

·下肢血管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检查。

·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为创伤性检查,有不可避免的风险,临床并不常用。

·CT肺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肺栓塞的一线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较经济的特点,对于大多数患者,CTPA是确诊或排除肺栓塞的首选检查。下图是肺栓塞的影像学表现。

心脏彩超:作为大面积肺栓塞的首选检查,可发现主肺动脉较大的血栓和评价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形态的改变。

·其他有用的诊断性检查: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V/Q显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或X线深静脉造影、肢体阻抗容积图等

7、哪些人需要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如前所述,静脉血栓栓塞症因“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健康医疗保健问题,但同时,这一疾病也被认为是“最有可能预防的一种致死性疾病之一”,所以人人都需要提高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特别是有上述VTE危险因素的人群。

·对于普通人,如果存在久坐久卧、长途驾驶或长时间飞行、口服避孕药物等危险因素都要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对于住院患者,有报道称10%的院内死亡为肺栓塞所致,所以预防住院患者的VTE更显重要。

8、如何预防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预防可以分为非药物预防和药物预防两方面:

(一)非药物预防

(1)活动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即尽早下床,积极的活动可以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

(2)机械性预防方法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机械方法可增加静脉血流和/或减少下肢静脉淤血,病情较重,不能下床的患者需要配合使用机械性预防措施,包括:

·梯度压力弹力袜(GCS)

·间断气囊压迫(IPC)装置

·下肢静脉泵(VFP)

(1)腔静脉滤器(IVCF)为防止深静脉近端大块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时考虑放置腔静脉滤器,但不建议常规植入腔静脉滤器作为预防措施。是否使用腔静脉滤器以及安置何种滤器需由专科医生决定。

(二)药物预防

高危患者,医生评估出血风险后使用预防静脉血栓的药物,主要有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钠(克赛)、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

·维生素K拮抗剂,主要是华法林

·选择性Ⅹa因子抑制剂,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有磺达肝癸钠和利伐沙班,适应症为预防骨科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

使用药物预防静脉血栓时要注意出血的风险及其他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进行个体化的预防性抗凝治疗。

9、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哪些?

(1)溶栓治疗

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链激酶(临床较少使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如注射用阿替普酶,爱通立)。溶栓治疗存在风险(主要为出血),应由专科医生权衡利弊后进行。

(2)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基础治疗手段。目前我国主要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上述药物使用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2普通肝素:一般为静脉用药,注意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使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同时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

2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一般不需监测APTT值,对特殊患者必要时监测抗Ⅹa因子活性,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低分子肝素有依诺肝素钠(克赛)及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

2华法林:口服用药,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病人的首选抗凝药物,初始通常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华法林引起出血的情况较少,但治疗期间需注意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并维持INR在2.0-3.0之间。

(3)其他治疗

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禁忌症时,可考虑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如肺动脉血栓摘除术、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经导管血管内溶栓等。

结束语:

  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的特点,即便采取了预防措施,也不能完全杜绝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通过积极的预防,可以降低其发生率。防治这一疾病最重要的内容是提高广大患者和临床医师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树立预防意识,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是当患者出现疑似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症状、体征时应尽快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

赞赏

长按







































娑堥櫎鐧界櫆椋?
鏈変汉鍘昏繃鍖椾含涓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wh/81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