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第一部分即: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栓”,人类健康的杀手,“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作为血栓“家族成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体静脉分浅静脉和深静脉两个系统,平常我们能看到的“青筋”即是浅静脉,深静脉之所以形容为“深”是因为它所处位置较深,通常位于肌肉之间,不能通过肉眼看到。深浅两静脉系统的作用是将组织利用后的静脉血回流到心脏,形象的说,两者就像人体的下水道,把“污水”送回到指定地方——心脏。其中,深静脉系统作用远大于浅静脉系统。深静脉血栓就是深静脉内的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堵塞血管。在所有的静脉中,因为双腿的静脉距离心脏最远,而且人类直立导致双腿静脉血要客服重力才能回到心脏,所以人体双腿的深静脉最容易形成血栓。 一.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在静脉中形成的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DVT)。 如果部分血栓脱落,由心脏移行到肺部,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这是一种非常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称为肺血栓栓塞(PTE).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腔中异常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见于下肢。 二.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怎样形成的? 淤血:大多数静脉血栓是在血流缓慢和血流紊乱的区域形成。 血栓形成:凝血激活,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 血栓增大:近端沿静脉延伸。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长期制动:由于某些原因需要长期制动、卧床者,静脉内血流速度减慢,长期卧床患者因小腿肌肉不收缩,不能将静脉内的血流挤入心脏。 2.血管壁损伤:静脉内皮具右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若静脉内膜受损可致静脉内血栓形成。常见于化学性损伤、机械性损伤、感染性损伤,如下肢扭伤。 3.血液粘稠度增高:如患者肥胖,血液粘滞度更高,更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注意:深静脉血栓甚至可发生在长期坐位的健康人,如长时间开车或飞行时。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有哪些危害? 1.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神经感受器所致,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大腿、腹股沟等区域。多为胀痛、疼痛性痉挛、紧张感,卧床或抬高患肢可缓解。 2.肿胀:是最主要或唯一的症状。常为单侧肢体肿胀,若为下腔静脉血栓可表现为双侧肢体肿胀。 3.浅静脉曲张及皮温皮色变化:由于血液回流受阻,患肢皮肤多呈紫红色,皮温升高。 4.全身反应:体温升高、脉搏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体温一般低于38.5℃。 5.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部分可导致最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6.血栓后综合征:表现为肢体沉重不适,肿胀,久站或活动后加重。可伴有静脉性间歇性跛行、浅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增厚粗糙、瘙痒、湿疹样皮炎、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溃疡等。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有哪些? 基本预防: 1.戒烟:绝对戒烟,防止烟引起血管收缩。 2.饮食:低脂、高蛋白、高纤维饮食,禁肥肉、蛋黄等油腻食物、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入睡前不能喝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要喝水,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血流缓慢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应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长期卧床和制动的病人英同时指导其家属,加强病人床上运动,如:定时翻身,协助病人做四肢主动或被动锻炼。避免再膝下垫硬枕、过度屈髋、用过紧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 4.保护静脉:静脉壁损伤也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规范使用止血带。 5.及时就诊: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胀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等,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及时就诊。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