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

时间:2021-7-1 19:29:1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肾脏病杂志》,,37(3):-.

该指南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指南与专家共识,整合了中国肾脏病专家的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DKD诊断、肾脏病理活检、治疗与管理、合并症处理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等问题。

本文仅对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摘录,感兴趣读者可点击进行深度阅读。

诊断

一、糖尿病肾脏疾病

符合ADA年制定的DM诊断标准,有明确的DM病史,同时与尿蛋白、肾功能变化存在因果关系,并排除其他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与系统性疾病,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诊断DKD。

(1)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albumin-to-creatinineratio,UACR)≥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30mg/24h,且在3~6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或UAER,3次中有2次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排除感染等其他干扰因素。(A)

(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60ml·min-1·(1.73m2)-13个月以上。(B)

(3)肾活检符合DKD病理改变。(A)

二、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疾病

符合WHO或ADA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其他原发性、继发性或系统性疾病,有下列情况可考虑临床诊断为正常白蛋白尿DKD。

(1)DM患者6个月内3次肾功能检查,至少2次eGFR60ml·min-1·(1.73m2)-1,并排除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及其他原因引起的eGFR降低。(B)

(2)6个月内至少2次以上尿检正常(UACR30mg/g或UAER30mg/24h或UAER20μg/min)。(B)

(3)肾活检符合DKD病理改变。(A)

三、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疾病

目前T2DKD合并NDKD的临床诊断还缺乏特异性的指标和标准,我们建议如出现下列情况可考虑诊断为DM/DKD合并NDKD,应进一步查明病因。

(1)DM患者eGFR短期内迅速下降。(B)

(2)DM病程中无明显微量蛋白尿,或出现时间很短,或蛋白尿突然急剧增多,或短时间出现肾病综合征。(B)

(3)尿检提示"活动性"尿沉渣。(B)

(4)顽固性高血压。(C)

(5)临床已确诊患者有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或其他系统性疾病。(A)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receptorblocker,ARB)类药物治疗3个月内eGFR下降超过30%。(B)

(7)影像学发现肾脏有结石、囊肿、马蹄肾等结构异常,或有肾移植病史。(A)

(8)肾活检提示存在其他肾脏疾病的病理学改变。(A)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DKD诊断的重要依据。(B)

(10)DR并非诊断T2DM导致的DKD的必备条件。(B)

糖尿病肾脏疾病分期

(1)推荐采用eGFR与UACR联合评估方法对DKD进行临床分期。(A)

(2)建议酌情采用MogensenT1DKD分期法,对T2DKD进行临床分期。(B)

(3)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尽量开展肾活检,对DKD进行病理分级。(A)

肾活检

一、肾活检适应证

采用肾活检确诊DKD具有重大价值。患者无肾活检禁忌证,有下列情况可考虑肾活检。

(1)DM病史5年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A)

(2)短期内出现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A)

(3)尿沉渣提示"活动性"的肾小球源性血尿。(B)

(4)不明原因的eGFR快速下降或ACEI/ARB治疗后3个月内eGFR下降超过30%。(B)

(5)大量蛋白尿但无DR。(A)

(6)顽固性高血压。(C)

(7)具有系统性疾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A)

(8)如需对DKD进行病理分级或病情评估,可酌情考虑肾活检。(B)

注:GBM:肾小球基底膜

▲图1糖尿病肾脏疾病肾小球病理分级诊断思路

治疗

一、生活管理

(1)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规律、适度的运动。(B)

(2)控制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在18.5~24.9kg/m2(C),戒烟。(B)

(3)推荐DKD-CKDG1~2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1·d-1。(B)

(4)建议DKD-CKDG3~5非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0.6g·kg-1·d-1,同时推荐补充复方α酮酸治疗。(A)

(5)建议DKD-CKDG5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g·kg-1·d-1。(B)

(6)尽量选择升糖指数(glycemicindex,GI)较低的碳水化合物。(D)

(7)建议脂肪摄入量为1.3~1.7g·kg-1·d-1,调整脂肪构成比例,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当提高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B)

(8)推荐各期DKD患者钠摄入量为1.5~2.0g/d(相当于氯化钠3.75~5.00g/d),透析患者钠摄入量应控制在2.0~2.3g/d(相当于氯化钠5.00~5.75g/d)。(B)

(9)推荐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叶酸,其中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60mg/d。(B)

二、控制血糖

(1)推荐对所有DKD患者合理降糖,严格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延缓DKD的发生和进展。(A)

(2)建议遵循个体化原则,对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A1c,HbA1c)目标值进行分层管理,避免低血糖发生。(A)

(3)二甲双胍是T2DKD患者控制血糖的首选药物和基础用药,DKD患者肾功能不全时需调整用量或停用。(A)

(4)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可应用于DKDG1~3患者,ESRD患者不建议使用。(B)

(5)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peptidase4,DPP-4)抑制剂可能降低DKD进展风险,但对DKD-ESRD等肾脏终点事件的影响尚缺乏证据。(B)

(6)DKD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后血糖不达标,推荐优选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co-transporter2,SGLT2)抑制剂。(A)

(7)胰岛素可作为妊娠期DKD患者的首选降糖药物。(C)

(8)对于老年患者应尽量优先选择基础胰岛素,避免低血糖发生。(C)

(9)自我血糖监测有助于提高DKD治疗效果,持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CGM)有助于降低低血糖风险,血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imeinrange,TIR)和HbA1c可作为监测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参数。(B)

三、控制血压

(1)推荐DKD患者血压控制靶目标:65岁及以上/90mmHg,65岁以下/80mmHg;24h尿白蛋白≥30mg时血压控制在≤/80mmHg。(B)

(2)在排除禁忌证的前提下,DKD患者降压药物首选ACEI/ARB,双倍剂量可能获益更多。但是不推荐ACEI/ARB用于DKD患者的一级预防。不推荐ACEI与ARB联合应用。治疗期间应定期随访UACR、血清肌酐、血钾水平。(A)

(3)DKD患者血压无法达标时,可联用不同机制降压药物。推荐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ACEI/ARB联合应用。(B)

(4)DKD患者血压无法达标时,建议选用小剂量、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与ACEI/ARB联合治疗。(C)

(5)利尿剂有助于控制DKD患者高钾血症,继而有利于提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的治疗效果。(B)

(6)老年前列腺肥大DKD患者可考虑应用α1受体阻滞剂,但要警惕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C)

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CCB:钙通道阻滞剂

▲图2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及蛋白尿的降压方案

四、控制蛋白尿

(1)T2DKD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首选ACEI/ARB类药物。(A)

(2)大剂量使用ACEI/ARB可能使肾脏获益更多。(C)

(3)对于不伴有高血压、无白蛋白尿且eGFR正常的T2DM患者,不推荐采用ACEI/ARB预防T2DKD。(B)

(4)SGLT2抑制剂在微量白蛋白尿T2DKD的治疗中具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A)

(5)T2DKD大量白蛋白尿的治疗首选ACEI/ARB类药物。(A)

(6)大量白蛋白尿T2DKD的治疗中,不推荐联合使用ACEI和ARB。(A)

(7)不推荐阿利吉仑(aliskiren)与ACEI/ARB联合治疗T2DKD。(B)

(8)非奈利酮(finerenone)可与ACEI/ARB联合应用降低T2DKD患者的尿蛋白水平。(B)

(9)不推荐T2DKD患者采用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治疗。(B)

(10)SGLT2抑制剂在大量白蛋白尿的T2DKD中具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A)

五、调节血脂

(1)确诊DKD的同时均应检测患者的空腹血脂谱[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

(2)建议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进行风险评估,CKDG1~5非透析DKD患者ASCVD高危人群调脂的主要目标为LDL-C2.6mmol/L。(A)

(3)CKDG1~5非透析DKD患者ASCVD极高危人群调脂的主要目标为LDL-C1.8mmol/L。(A)

(4)CKDG5透析DKD患者,既往未开始调脂治疗的,不建议新加调脂药物,透析前已开始调脂者继续谨慎使用。(B)

(5)对于绝大多数DKD患者,中等强度他汀(可使LDL-C水平降低30%~50%)是可选的降胆固醇治疗药物。(A)

(6)如果患者TG5.6mmol/L时,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首选降TG药物(如贝特类、高纯度鱼油),以减少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C)

(7)建议依据DKD分期,选择他汀类药物种类以及调整药物剂量。(A)

(8)对于DKD-CKDG5患者,如透析前已使用他汀类药物,建议继续谨慎续用;CKDG5透析患者不推荐起始他汀类药物治疗。(C)

(9)建议依据肝功能水平,减量或停用他汀类药物;当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恢复正常时,可酌情再次加量或换药。(C)

六、控制尿酸

(1)血尿酸水平可作为T2DKD患者肾功能下降的预测因子。(C)

(2)所有的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都推荐非药物治疗,首选饮食控制和运动。(B)

(3)建议T2DKD患者控制尿酸水平,男性和绝经期女性血尿酸≥μmol/L、非绝经期女性≥μmol/L时,开始给予降尿酸治疗,目标值为μmol/L。(C)

(4)HUA降尿酸药物治疗时,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建议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非布司他的降尿酸作用优于别嘌醇;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建议使用苯溴马隆。(B)

合并症处理

一、顽固性水肿

(1)DKD患者每日尿量低于ml时,建议给予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等,可以联合和交替使用。(A)

(2)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的DKD患者,每日尿量低于ml时,推荐临时静脉滴注人血白蛋白治疗。(B)

(3)顽固性水肿患者,如出现心力衰竭表现,建议临时HD;如肾功能严重受损,推荐肾脏替代治疗。(B)

二、贫血

(1)DK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低于g/L时,推荐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或铁剂等治疗(A),或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A)。

(2)当Hb低于60g/L,或出现心力衰竭、炎症,以及急需有创检查、手术等应急状态时,建议输注红细胞治疗。(A)

三、营养不良

(1)DKD患者出现显性尿蛋白,建议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体重。(B)

(2)建议DKD患者每日热量为30~35kcal/kg体重。(B)

(3)肥胖的2型DKD患者,每日可以减少~kcal热量摄入,直至下降到患者的标准体重。(B)

四、肾功能不全

(1)DKD患者出现严重肾功能损伤,如合并难以控制或纠正的高血压、顽固性水肿、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严重贫血、消化道中毒症状,蛋白质能量消耗、严重代谢紊乱等,建议HD或PD治疗。(B)

(2)若无上述症状和体征,则不能仅根据肾功能水平开始透析。(B)

(3)老年DKD-ESRD患者不推荐早期透析。(B)

五、心血管并发症

(1)DKD合并心力衰竭应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和血脂,纠正缺血与贫血,同时严格限制钠盐和液体的摄入量,发生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时酌情使用利尿、强心和扩张血管等药物。(A)

(2)为降低DKD患者心力衰竭进展风险,建议对T2DKD患者采用SGLT2抑制剂联合治疗。(B)

(3)DKD-CKDG1~3合并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或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心力衰竭的患者,推荐酌情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症状不缓解,加用MRA。(B)

(4)经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肾功能损伤,推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持续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ustainedlowefficiencydialysis,SLED)等。(B)

(5)对于DKD-CKDG1~3合并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患者,建议酌情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换ACEI/ARB,或新型MRA如非奈利酮,以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风险。(B)

(6)DKD患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推荐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A),酌情选用新型降糖药物。(B)

(7)DKD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A)

(8)DKD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推荐积极抗凝治疗。(A)

(9)DKD患者如合并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建议联合血管外科全面评估后,共同决定是否外科手术,制定治疗方案。(B)

注:HbA1c:糖化血红蛋白;eGFR:估计肾小球滤过率;SGL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DPP-4:二肽基肽酶4

▲图3糖尿病伴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患者降糖药物选择

六、周围血管病变

(1)DKD患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在改善循环基础上,推荐使用扩张血管药物等治疗。(B)

(2)DKD患者如合并有皮肤溃疡,建议清创、局部用药、负压和高压氧或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等治疗(B),效果不佳时,可酌情采用手术治疗。(C)

七、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

(1)DM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症状时,建议及时检查确诊。(A)

(2)重视足部护理,局部保湿,避免烫伤、硬物划伤。(A)

(3)推荐给予维生素B12、改善微循环药物以及改善线粒体功能药物等。(C)

合理用药

一、胰岛素

(1)胰岛素是治疗T1DKD的最主要药物。(A)

(2)DKD-CKDG1~2,1~2种OADs规范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未达标,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如血糖仍未达标,可考虑基础胰岛素联合餐时胰岛素治疗,并酌情增加胰岛素剂量。(B)

(3)DKD-CKDG3~5非透析患者,推荐根据肾功能损伤程度及时调整胰岛素类型,建议使用胰岛素类似物。(C)

(4)糖尿病ESRD透析患者建议及时调整胰岛素方案或类型,酌情改用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C)

(5)低血糖是所有类型胰岛素治疗DM公认的不良事件。(A)

DKD中重度肾功能不全(CKDG3~4非透析)患者,推荐减少胰岛素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C)

(6)老年患者更应注意胰岛素使用的频率与剂量,必要时酌情改用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B)

(7)妊娠期DKD妇女如不能在2周内通过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建议胰岛素治疗。(B)

注:基础胰岛素:甘精U-和U-、地特、德谷和人中性鱼精蛋白锌;餐时胰岛素:短效(普通人胰岛素)或快速注射(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赖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70/30、75/25和50/50产品

▲图4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

二、新型降糖药

(1)SGLT2抑制剂能够降低T2DKD患者尿蛋白水平,可延缓T2DKD的疾病进展。(B)

(2)GLP-1受体激动剂可降低合并大量白蛋白尿的T2DM患者的尿蛋白,延缓肾脏病进展。(A)

(3)DPP-4抑制剂可能能够降低T2DKD患者的尿蛋白水平,但对T2DKD的肾脏结局无显著影响。(C)

(4)DKD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后HbA1c未达标,优先加用SGLT2抑制剂,如SGLT2抑制剂不耐受或禁忌或eGFR不适宜,加GLP-1受体激动剂;若仍未达标,酌情选用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除外)、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B)

三、利尿剂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

(1)eGFR30ml·min-1·(1.73m2)-1时推荐选用袢利尿剂,谨慎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C)

(2)对于部分顽固性蛋白尿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保证其eGFR45ml·min-1·(1.73m2)-1且排除了高血钾病史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使用MRA,但是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血钾。(B)

四、维生素D

推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CKD患者(无论其是否存在DM病史)使用维生素D或者维生素D类似物进行治疗。(A)

五、抗血小板药物

(1)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患者,在排除禁忌证、由阿司匹林引起的不良反应和阿司匹林不耐受之后,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治疗。(A)

(2)阿司匹林作为一线预防用药应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前提下使用。(C)

转诊建议

(1)建议当DKD患者出现视力下降、黄斑水肿、严重的非增殖性DR或任何增殖性DR时转诊有经验的眼科医师。(A)

(2)建议DKD育龄期女性患者,在妊娠前或妊娠初期3个月内进行眼部检查。(C)

(3)推荐DKD患者如并发CVD转诊心内科。(B)

(4)建议DKD患者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转诊心脑血管专科。(B)

(5)建议有条件接受肾移植的DKD终末期肾病患者转诊肾移植科。(A)

(6)建议对T1DM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胰肾联合移植。(C)

本文编辑:杨克魁

戳原文,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yf/137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