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最高级放射行医执照ABR;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具有欧美多国放射及介入学10余年工作经历。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长期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现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移植肝动脉血栓怎么处理?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分为四大类,均发生在吻合口处,分别为肝动脉并发症,门静脉并发症,肝静脉/下腔静脉并发症和胆道/胆肠吻合并发症。 为了记忆方便,分为血管流入道并发症,如肝动脉并发症和门静脉并发症;血管流出道并发症,如肝静脉并发症和下腔静脉吻合口并发症;胆道吻合口并发症,它包括胆道-胆道吻合与胆肠吻合。 今天重点讲解肝动脉并发症中的肝动脉血栓形成 肝动脉血栓的处理就是溶栓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外科手术后,溶栓治疗属于禁忌! 但是肝脏移植术后血栓形成是一个例外,原因是重新移植的后果无法接受!那么,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怎样使得患者的并发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呢? 由于上述原因,我们应该采取局部注入溶栓药物的方法进行溶栓,具体方法如下: 1.采用微导管注入溶栓药物; 2.tPA总量4mg,国内使用尿激酶较多,换算方法为:1mgtPA=5万单位尿激酶; 3.将tPA溶于5mL蒸馏水,以达到tPA最高浓度; 4.采用5F导管行腹腔干/肝动脉造影,了解整体情况; 5.然后经5F导管,采用微导管通过血栓,注意轻柔操作,这是术后患者! 6.建议采用2.8F微导管,因为它具有0.英寸的内腔直径,可以在使用0.英寸的微导丝的同时经微导管注入对比剂,以判断血栓的起始位置。7.微导管通过血栓以后,使用0.英寸的微导丝,避免微导管重新脱出目标位置,避免病变部位的反复插管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几率。 8.将0.英寸的微导丝保持在目标血管内,使用y阀,沿微导丝经微导管边退边注入对比剂,以确定血栓的起始部位,也就是血栓的长度。 9.根据血栓长度,计算出tPA的注射速度。比如,血栓长度5cm,tPA总量5mL,则以每厘米1mL的注射量注入tPA; 10.tPA注入不能采用常规的脉冲注射法,那样会导致血栓脱落,引起远端栓塞; 11.tPA注入必须缓慢,速度为每分钟1mL; 12.tPA注入完成后,等待30分钟; 13.经5F导管随访造影; 14.造影时注意观察是否有狭窄,如果发现狭窄,则需要支架植入。标配支架是覆膜支架。由于为术后患者,往往存在病变区域的水肿,我们推荐比较柔软的覆膜支架,如viabaln; 15.如果溶栓后造影没有发现狭窄,可以考虑近段脾动脉栓塞,以增加肝动脉血流,防止再血栓形成。 5F导管造影,肝动脉完全闭塞,血栓形成。 选择性造影提示闭塞位置在肝动脉远段。 采用微导管,在微导丝的支撑下通过血栓,造影显示闭塞远段的肝动脉分支。 导管溶栓后血管仍然闭塞。 上图显示狭窄的准确位置。 在狭窄部植入支架。 术后随访照片,血管通畅。 编辑:张斌欧漫 张子曙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