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是指发生于齿线以下的肛管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破裂,或肛门皮肤因反复炎症刺激增生而成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肛门坠胀、疼痛、异物感。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不同可分为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结缔组织外痔。 结缔组织外痔是指肛门缘皮肤(皱襞)发生结缔组织增生、肥大。包括哨兵痔和赘皮外痔。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异物感。 [病因病机] 肛门裂伤。邪毒外侵,或大便努责、产育努力,以致气血瘀滞,加之外邪入侵,日久不散,则肌肤增生形成赘皮。 [诊断] 肛门边缘生皮赘,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一般不痛,无出血,仅觉肛门异物感,当染毒肿胀时才觉疼痛。发生于截石位6、12点处的外痔常由肛裂引起。发生于3、7、11点处的外痔,多伴内痔。 [鉴别诊断] 一、血栓外痔多发生于肛门左右两侧,先有静脉曲张性外痔,突然肿起,形如葡萄,初起暗红,渐变青紫,按之较硬,光滑,疼痛剧烈。 二、静脉曲张性外痔齿线下肛管静脉曲张,触之柔软,色紫暗,肿物呈椭圆形,当腹压增大时,肿物可稍增大变硬,局部按摩时肿物可变小柔软。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般不需内治,当外痔染毒肿痛时,可用清热利湿之法,方用止痛如神汤或五神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可用苦参汤煎水清洗以防感染。 (二)外痔肿痛时用痔疮膏或黄连膏外涂。 [其他疗法] 外痔较大、经常肿痛时可手术切除。具体方法是局麻下作放射状梭形切口切除外痔,注意尽量保护肛管皮肤。 静脉曲张性外痔 静脉曲张性外痔是指痔外静脉丛发生瘀血扩大曲张、成团状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 [病因病机] 多因Ⅱ、Ⅲ期内痔反复脱出,或经产、负重远行,以致筋脉横解、气血瘀滞而成。 [诊断] 发生于齿线以下的肛管,局部有椭圆形或长形肿物,触之柔软,在排便或负重远行时肿物增大,并呈紫暗色,按之较硬,平时有异物感,染毒时可肿大疼痛。 [鉴别诊断] 一、血栓外痔大多生于肛门的左右两侧,突然肿起,疼痛剧烈,形如葡萄,颜色青紫,按之较硬(2—3天后)。 二、结缔组织外痔皮赘逐渐增大,按之柔软,排便或负重远行时皮办无明显变化。 [辨证论治] 一、内治一般不需内治,若染毒时可按下述证型治疗。 湿热下注肛缘肿物隆起,肿胀疼痛,甚则渗流滋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分析:负重远行,大便努挣,经脉横解,气血瘀滞,则肿物隆起;感染湿热毒邪,气血瘀滞加重,则肿胀疼痛;湿热为患则渗流滋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显热内侵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活血。 方药:五神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 二、外治肿胀明显时,先用苦参汤熏洗,再外敷消痔膏或黄连膏。 血栓性外痔 血栓性外痔是由痔外静脉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凝结成块所致。其特点是肛门边缘突然剧烈疼痛,并有暗紫色肿块。 [病因病机] 内有血热,或本有静脉外痔,加之便时努挣,或负重远行,以致肛门痔外静脉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凝结成块。 [诊断] 好发于夏季,多发生在肛缘截石位3、9点处,起病时肛门部突然剧烈疼痛,肛缘皮下可见紫暗圆形肿块,触痛明显,分界清楚,待3—5天后疼痛缓解,有时小血块可自行吸收。 [鉴别诊断] 内痔嵌顿,齿线上内痔脱出嵌顿,肿块较大,甚至绕肛周3—5颗,疼痛逐渐加重,久则糜烂坏死,渗流滋水,坐卧不宁。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血热瘀阻肛缘肿物突起,疼痛剧烈,肛缘圆形紫暗肿块,质地较硬,触痛明显;口干欲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辨证分析:血分有热,加之便时努挣或负重远行,气血瘀滞,血热妄行,脉络破裂,血溢脉外,瘀于皮下则见肛缘肿物,颜色紫暗;血分有热,则口干欲饮;血热内燥,则大便秘结;舌红、苔黄主热,脉弦主痛。 治法: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方药:凉血地黄汤加减。 二、外治法 先用苦参汤煎水熏洗肛门,再外涂痔疮膏,每天1次。 [其他疗法] 必要时行手术取出血栓。 (一)适应证血栓外痔较大,3天内未能吸收者。 (二)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肛门常规消毒,局麻后,在肿块中央作一放射状切口,用止血钳分离出血块,修剪多余皮办,再用黄连膏油纱条压迫伤口,每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 混合痔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静脉丛曲张,相互沟通吻合,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混合痔兼有中外痔的双重表现。 [病因病机] 多因Ⅱ、Ⅲ期内痔未及时治疗,反复脱出,复因妊娠分娩,负重远行,以致筋脉横解,气血瘀滞不散,导致本病发生。 [诊断] 大便时滴血或射血,出血量较多,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如果合并染毒则嵌顿肿痛,不能还纳,肛门有异物感,肛查可见混合痔多生于肛门截石位3、7、11点处。内、外痔在同一时位跨越齿线连成一个整体,内痔部分如成人拇指头或更大,色紫暗或灰白。 详细治疗方案请来院咨询或北京哪个看白癜风的医院好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