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气多变,飘忽的气温常常让人们防不胜防,许多常见疾病如皮肤干燥、感冒、咽喉炎等发生率大幅上升。如何做好预防措施,将疾病拒之门外?做好日常保健工作很重要,轻松赶走冬季6大常见病。 1.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是冬季常见的疾病,是对于女生来说更说难以忍受。随着冬季周围环境湿度下降而加重。在冬季增加皮肤水分是很必要的。 小贴士:预防皮肤干燥可以用保湿护肤品。应用保湿护肤品的最佳时间就是沐浴后皮肤较湿润的时候,就寝前再使用一次。另外,沐浴时使用温水,不要太热,水温太热会导致皮肤干燥或者瘙痒,也会使头发看起来更干枯。 2.感冒 感冒是最熟悉不过的小疾病了,冬天更是“放肆”。感冒病毒多是病从上呼吸道粘膜侵入。 小贴士:因此要增强鼻粘膜防御能力,我们要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添衣御寒。勤洗手可以预防感冒的发生。这个季节多吃一些蔬菜水果,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蛋类、肝、番茄、胡萝卜、香蕉等,少吃辛辣、烧烤类刺激性食物。 3.咽喉炎 咽喉炎是冬季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另外,自己所在环境的温度改变,如从有暖气的室内到室外也会诱发咽喉炎。 小贴士:咽喉炎最快捷的处理方式就是用温盐水漱口,虽然这并不会治疗感染,但是可以抵抗炎症,而且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4.哮喘 哮喘也是冬季的“常客”,天气变冷后,最先经受考验的是呼吸系统。而对季节很“敏感”的哮喘更是不会放过作乱的最佳时机。 小贴士:哮喘患者在冬季要注意自我防护,在气温较低或者大风天气,最好多呆在室内。如果外出,要戴上口罩,同时要按时服药。 5.关节疼痛 许多关节炎患者在冬季疼痛会加重,不过不要害怕,冬季疼痛和僵硬仅仅是受气候影响导致症状的加重,但是关节损害并没有改变。 小贴士:许多人在冬季有轻微的抑郁症状,这可以引起对疼痛更加敏感。每天坚持运动可以改善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游泳也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症状。 6.心脏病 冬季是心脏病高发季节,寒冷的天气可导致血压上升,进而服用更多的他汀类药物,而且因天气较冷,心脏为了维持全身的热量需要更加卖力工作。 小贴士:尽量待在温暖的室内,睡觉时如有必要使用热水袋或者电热毯保温。如果外出,要穿厚一点,戴上帽子、围巾和口罩。 汪芳:这些过冬的大忌您知道吗? 自打从外地参加病例点评回来之后,就一直忙于周末在深圳召开的“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筹划工作,承蒙组委会钦点要我负责心血管“药理论坛”,所以从内容准备到讲者约请没少花心思。幸而组织支持、同道给力,各方面进行的还算顺畅。目前基本就绪,坐等大幕拉开闪亮登场了。 可能医院熬夜的缘故,不曾出院门溜达。前天上班经冷风一吹,多少也有些感冒。下班回家的路上发现很多人都穿上了棉服,寒气凝结成翅,随风吹过撩着眉梢,方才觉察到“现在这么冷了”。 门框上温度计的红线跌落零度的标识,意味着我们心血管内科又将门庭若市——已经进入心血管病的高发时段了。 周一出门诊,一位口唇明显紫绀的老年男性来看病。他说这几天温度较低,自己晨练后胸闷难受,特别是当日走完米后一度呼吸急促。连续三天都是这个症状,本以为能扛过去,可医院了。 简单思忖后我赶紧为他安排心电图检查,结果发现他有急性广泛前壁心梗。我暗自庆幸,还好没发生猝死,但是下次晨练保不齐就会出意外。听完我的解说之后,他仍心有余悸并直言自己过于侥幸心理了。 可见普通人过冬,主要是适度增添衣物,而心血管病人要注意的更多。如果犯了忌讳,轻者病情加重,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寒冷偏爱“心梗”?! 冬天是心血管病最难熬的季节,一方面,寒冷刺激引起神经兴奋,使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脏需氧量增加,而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来不及根据心脏的需要增加供氧,间接导致脏器缺血缺氧;另一方面,机体受寒冷刺激,血管容易痉挛收缩,可加重血管的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同时血液粘稠度加大,容易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再者,冬季气候相对干燥,室内空气流通不佳,唇、鼻等部位缺乏湿润,给了很多细菌入侵的机会,增加了发病几率。 诸多不利因素使得心梗就像一颗埋伏在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引爆!而在此之前,我们其实还能觅见一些征兆,仔细留意尚有一定几率躲过此劫。 患者以往身体健康,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即出现憋闷、乏力和心慌气短等;还有些患者已经能够自我判断出心绞痛,且持续时间长、疼痛程度重,有时候还会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和心律失常等,服用硝酸甘油后效果不明显。 就像本案例中的患者,天气变冷仍坚持外出活动,身体已经出现不适,却在医院就诊,已然错过了开通闭塞血管的最佳诊疗时机——坏死的心肌无法复治,射血分数尚不足30%(正常为>55%)。亡羊补牢的结局就是只能抢救那些濒临死亡、嗷嗷待哺的严重缺血的心肌,以避免射血分数的进一步下降。但已经大面积坏死带来的心功能下降是很难挽回了,未来的日子他要长期面临慢性心衰的困扰。 冬天怎么“熬过去”呢? 对于老年人和明确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冬天确实“很难过”。虽然现在仅仅是初冬,但是北方地区早晚气温已经降至零度以下,而集体供暖还没有及时跟上。为了让大家防患于未然,我准备了五条“大忌”送给大家,一定要谨记! 忌“早出” 寒冬冬日照时间短,日出时间也晚,对比夏天同时段空气含氧量比较低,而老年人习惯晨练,此时外出容易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所以说心血管病人冬天要“早睡晚起”,而且要等太阳出来后再到室外活动。 忌“着凉” 如文章开头所说,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也会比平时要高。如果着凉受寒,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所以,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的保暖工作尤为重要,“要风度不要温度”是万万不可的! 忌“久澡” 冬天洗澡不容易,主要是因为气温太低不舒服和担心感冒。所以很多人会把水温调得非常高,泡澡的时间也会延长。然而,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水蒸气,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缺氧导致心脏不适,甚至引发意外。我觉得时间还是控制在20分钟以内,太久都应该引起注意。 忌“蒙睡” 有很多小孩子和部分成年人仍旧保留了蒙头睡觉的习惯,特别是到了冬天,由于温度降低,蒙头睡觉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被窝内氧气含量偏少,会影响正常的呼吸,这对心血管病患者和老人影响更大。其实应该采取右侧卧位,双腿屈伸并把头漏在外面。另外,早晨醒来也别立马起床,稍微再躺5分钟左右,“醒透”再起床。 忌“大补” 祖国医学告诉我们,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但是事物不可一概而论,诸如炖汤、炖肉等营养丰富的高脂、高蛋白食物,特别是有些家庭主妇还会往里放置一些中药材。其实这对心血管病患者来说不见得十分合适,在我看来还应该清淡少盐,多吃瓜果蔬菜和粗粮。 到了冬天,来门诊咨询高血压的患者也比往日多了许多。有些血压控制得当的患者在此时“死灰复燃”,本来平稳的血压在温度骤降后“莫名”地变高了。正如前文所述各种原因,人体血管力学出现了微妙变化,如周边血管阻力和血中钠盐负荷增加等,这都是造就高血压的有力因子。所以未雨绸缪是必要的,高血压患者无论症状是否明显,都应密切监测血压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服药和调药。 海口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