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610/4402683.html 导语:动脉采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如何避免采血后并发症,您了解吗? 案例回顾 昨夜,护士小于给一个呼吸困难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因患者的桡动脉搏动不明显,便选择了左侧腹股沟处抽取股动脉血。穿刺成功后取血,并按压10分钟。 10分钟后,观察穿刺点无渗血现象。半小时后护士小于又去查看了一下患者穿刺点,局部无出血、无肿胀,之后便不再留意。 今早交班前,患者诉说左侧腹股沟区域有疼痛感,上前查看,发现局部竟有大片的青紫色瘀血斑,并可触及到一9cm×9cm大小的包块。初步怀疑是动脉穿刺后,出血形成的血肿。 随后,立即上报护士长及值班医生。值班医生为谨慎起见,特地邀请了外科医生前来会诊。外科医生进行了详细的体检后,基本排除是由"疝气"等疾病引起肿块的可能性,仍然考虑是血肿。 结合该患者出凝血时间延长、意识较烦躁等情况,考虑该包块可能系血管内穿刺点未真正闭合或闭合后再次破溃、缓慢渗血才导致的血肿。 案例分析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动脉穿刺时,除了要按照正规操作流程进行,还要特别留意患者的特殊情况。 虽操作规程里有提到过,动脉穿刺后应按压5~10分钟,但对于凝血功能障碍或躁动不安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并做好交接班,要强调动态观察局部出血的情况,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本案例中,患者本身出凝血时间延长,加之意识较烦躁,增加了采血后皮下血肿的危险。护士小于未针对患者特点延长按压时间,也未提高对此患者采血后并发症的监测,才险酿大祸。 动脉血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采集动脉血标本的目的主要是进行血气分析,常用的动脉有股动脉、桡动脉。我们不仅要掌握采血方法,还要掌握相关的知识,以预防采血后并发症。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2.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及肢体活动能力、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血管状况,操作后再次注意观察。 3.在使用动脉血气针穿刺前,回抽活塞至1.6毫米处。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血液不能将活塞顶至1.6毫米处,采血量不够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若穿刺后再回抽活塞,血气针内会出现大量的气泡。 4.桡动脉穿刺点为前臂掌侧腕关节上2㎝、动脉搏动明显处;股动脉穿刺点在腹股沟股动脉搏动明显处。 穿刺时,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以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针头与动脉走向呈40度角或垂直刺入动脉。 5.标本采集成功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以免出血或形成血肿。 6.血气分析标本须与空气隔绝,充分揉搓血样标本,使其与抗凝剂混合,并立即送检。 7.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避免从股动脉及下肢动脉采血。 8.动脉穿刺后,按压时间应不短于5~10分钟。确认穿刺点无渗出、肿胀等异常情况。 预防动脉采血后并发症,您有何经验分享呢?在留言区踩踩吧~ 来源:华医网(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