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

时间:2016-11-4 22:28:45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一、血栓日由来

“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的命名人德国的RudolfVirchow教授于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该理论至今仍被认可。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并且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年10月13日,是全球第二个“世界血栓日”。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ISTH的号召,将在这一天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

二、血栓危害

世界卫生大会设定了一个减少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的全球目标,其中包括到年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25%。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务必要减少血栓形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头号健康威胁!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国民总死亡的85%。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抓住慢性病防控的龙头。静脉血栓也是严重影响国民健康乃至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

血栓形成是指在动脉或者静脉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其中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在腿部和肺部发生血栓,不像心脏病和中风那样被人重视。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可能同样严峻,但流行病学数据的缺乏掩盖了血栓性疾病的广泛影响。

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在一组内科尸体解剖资料中,静脉血栓占40%~60%,但只有11%~15%为临床诊断。微血栓在尸解中相当多见,可达37.6%,多见于肺、肝、肾及脑部。静脉血栓可发生在下肢、肝脏、盆腔、阴道旁等部位的静脉中,但以下肢多见。

总之,太少的人了解这些血栓和它们威及生命的后果,许多医生未能尽早诊断以便对其进行正确的预防或者治疗。所以,太多的人死于这个可预防的疾病。

三、静脉血栓是怎么行成的

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也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河道里的泥沙俱下、集结成团,那么河里的水就会四处寻找突破口,泛滥成灾。如果血液具有血脂多、凝血因子多等凝血条件,那么血细胞就会堆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血栓。

换用医学术语说,血栓形成的诱因有缺乏抗凝血酶、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长期卧床、大手术后、肥胖等。因此,要远离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年首届“世界血栓日”就以“工作、生活、动起来”为主题。

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栓,通常由血流缓慢或淤滞所引起。静脉血栓特点是含有大量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表现聚集和脱颗粒改变,其数量较少;血栓外观似试管内的全血凝块,颜色暗红,称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形成常常引起血管腔闭塞,因而血栓近端以红细胞为主,尾端往往有新的血小板黏附在表面。这种血栓多发生于大静脉,常见的如腘静脉、股静脉、髋静脉,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皮肤颜色改变。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包括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瘀滞。如果住院、手术和久坐不动都会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太少人知道腿部和肺部血栓的致命后果,太多人死于这样一个可预防的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腿部形成血栓–肺栓塞(PE)–血栓转移到肺部时–这两种危险的血栓加起来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也就是说,腿部和肺部的血栓会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有些人的身上不会出现一些预警体征或者症状。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风险因素、体征、特定事件或者状况能够引起或者引发血栓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一、血栓日由来

“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的命名人德国的RudolfVirchow教授于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该理论至今仍被认可。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并且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年10月13日,是全球第二个“世界血栓日”。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ISTH的号召,将在这一天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

二、血栓危害

世界卫生大会设定了一个减少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的全球目标,其中包括到年将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25%。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务必要减少血栓形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的头号健康威胁!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国民总死亡的85%。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抓住慢性病防控的龙头。静脉血栓也是严重影响国民健康乃至危及生命的重要因素。

血栓形成是指在动脉或者静脉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其中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在腿部和肺部发生血栓,不像心脏病和中风那样被人重视。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可能同样严峻,但流行病学数据的缺乏掩盖了血栓性疾病的广泛影响。

血栓可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的血管内,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在一组内科尸体解剖资料中,静脉血栓占40%~60%,但只有11%~15%为临床诊断。微血栓在尸解中相当多见,可达37.6%,多见于肺、肝、肾及脑部。静脉血栓可发生在下肢、肝脏、盆腔、阴道旁等部位的静脉中,但以下肢多见。

总之,太少的人了解这些血栓和它们威及生命的后果,许多医生未能尽早诊断以便对其进行正确的预防或者治疗。所以,太多的人死于这个可预防的疾病。

三、静脉血栓是怎么行成的

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也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河道里的泥沙俱下、集结成团,那么河里的水就会四处寻找突破口,泛滥成灾。如果血液具有血脂多、凝血因子多等凝血条件,那么血细胞就会堆积,聚集到一定程度就形成血栓。

换用医学术语说,血栓形成的诱因有缺乏抗凝血酶、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长期卧床、大手术后、肥胖等。因此,要远离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年首届“世界血栓日”就以“工作、生活、动起来”为主题。

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栓,通常由血流缓慢或淤滞所引起。静脉血栓特点是含有大量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表现聚集和脱颗粒改变,其数量较少;血栓外观似试管内的全血凝块,颜色暗红,称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形成常常引起血管腔闭塞,因而血栓近端以红细胞为主,尾端往往有新的血小板黏附在表面。这种血栓多发生于大静脉,常见的如腘静脉、股静脉、髋静脉,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皮肤颜色改变。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静脉血栓的发病机制包括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瘀滞。如果住院、手术和久坐不动都会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太少人知道腿部和肺部血栓的致命后果,太多人死于这样一个可预防的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腿部形成血栓–肺栓塞(PE)–血栓转移到肺部时–这两种危险的血栓加起来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也就是说,腿部和肺部的血栓会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有些人的身上不会出现一些预警体征或者症状。所以,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风险因素、体征、特定事件或者状况能够引起或者引发血栓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感谢您的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zdyd/13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