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今年63岁,常年务农的他每天一站就是近十个小时,尽管十分辛苦,但老李的身体一直还算健康。万万没想到,今年夏天在家休息时,他却突发急症,命悬一线。 因夏季天气炎热,这天老李决定晚些再下田做活,却没想一休息竟出了事。老李突然觉得胸闷,并伴随严重的咳嗽,下肢肿胀感明显。 情急之下,医院急救。经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提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引发肺栓塞。随后,又做了肺部增强CT证实了该诊断,经急诊溶栓、抗凝,才脱离了危险。 询问后才得知,原来长时间的站立让老李年纪轻轻时便患上了双下肢静脉曲张,前期不痛不痒,无任何不适。老李不以为意,一拖便是三十多年. 近年来下肢逐步出现胀痛感,并伴有盆腔胀痛、下坠感。腿上可见明显的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状,一路延伸至脚面,局部小面积溃疡发黑。 静脉曲张若引发肺栓塞,可致命! 下肢静脉曲张与肺栓塞,一个病在腿,一个病在肺,看起来毫不相关,但实际上,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要高度警惕发生肺栓塞! 医院血管外科王炳忠主任表示,肺动脉若出现血栓,90%-95%的血栓都是从下肢来的。它会沿着下肢静脉进入下腔静脉,进而流向肺动脉,导致肺栓塞。所以,又有静脉曲张“病在腿,险在肺”一说。 “下肢静脉血栓已成为现代人的时髦病,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肺栓塞的漏诊率高达80%,死亡率占第三位,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而通过早期预防和诊治深静脉血栓(DVT),死亡率可降至2%-8%。”王炳忠主任介绍道。 部分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以在曲张的浅静脉内形成血栓,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硬块形成,疼痛影响行走。这就是我们前期表现出的“蚯蚓腿”。 但是,“蚯蚓腿”如果不及时治疗,形成深静脉血栓,就有并发肺栓塞的风险。 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堵塞后,通过机械性堵塞和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可以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进而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和体循环血压减低、淤血、严重的低氧血症等一系列改变。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胸痛、咯血、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梗死、肺萎陷,甚至发生猝死。 静脉曲张早发现早治疗 王炳忠主任建议,如出现以下静脉曲张临床症状,不妨先做个患肢静脉超声检查,从而尽早防患于未然。 1、小腿发胀:如果因职业或不良习惯引发了静脉曲张,早期常表现为小腿发胀。白天较轻,晚上加重,有时早晨轻松穿上的鞋,晚上脱下时却比较困难。 2、脚踝麻木、轻微疼痛:脚踝内侧可能会有麻木和轻度疼痛的感觉,有时在晚间卧床睡觉时会有小腿“抽筋”的感觉。 3、红血丝、网状静脉、蜘蛛样网状静脉:毛细血管扩张早期,皮肤上会出现红色细丝。 如今国家步入老年社会的步伐在加快,随着越来越多公民的年龄增长,静脉曲张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趋向年轻化。 王主任提醒,不要因为普遍就忽略潜在的危险,也不要认为静脉曲张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病,而久拖不决。 EVLT激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手术是静脉曲张的首选治疗方式。王主任认为,若静脉曲张已经引发皮炎、色素、静脉炎、血栓等症状,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治疗需要“抽筋扒皮”,非常痛苦,关键是痊愈后会在腿上留下瘢痕。而单纯硬化剂治疗,因为个体差异,吸收慢,复发率高!种种原因让许多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望而却步。 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率先完成的静脉曲张“EVLT激光超微创疗法”,是血管外科微创领域的可喜突破。我院血管外科采用“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不计其数,为无数患者除掉了腿上难看的小蚯蚓。 “EVLT”激光超微创疗法采用导管将光纤传送至患者变形曲张的静脉腔内,利用半导体激光光热效应,精确作用于血管内壁,瞬间使扩张的血管、血栓在光热效应下消融、收缩闭合,从而消除病变的血管。 该治疗方法微创,不留疤,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快,7天患伤部位便可恢复到平滑肌肤的状态,且一次治愈,杜绝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