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论坛热点回顾

时间:2016-12-9 15:15:50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CSCOCC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

医院马长生主任担任主席,医院郭新贵主医院刘学波主任担任坛主的血栓论坛于9月12日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了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抗凝、抗血栓药物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应用。

会议伊始,马长生教授从经典的华法林、普通肝素谈起,细数了各类抗凝药物在房颤、STEMI、NSTEMI治疗中的优势和劣势。H.VernonAnderson教授介绍了STEMI院前管理系统——早期院前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和急诊PCI的临床价值。随后郭新贵主任详细解析了肺栓塞的病理生理、抗凝溶栓治疗和用药监测的最新指南,精炼易懂,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和ADP受体拮抗剂应用的不断增加,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时的抗凝桥接管理也成为新的   心房颤动(房颤)可显著增加卒中风险,卒中预防是房颤管理的重点。ROCKETAF等研究为新型口服抗凝药——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用于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提供了证据支持。年9月11日,在第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德国的SylviaHaas教授首次在中国公布了XANTUS研究结果。

研究背景

ROCKETAFⅢ期研究已显示,在NVAF高危患者中[CHADS2评分平均3.5分,55%的患者既往有卒中/全身性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利伐沙班预防卒中及全身性栓塞作用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而XANTUS研究则旨在探讨真实世界中NVAF患者常规临床使用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的安全性和疗效。

研究设计和方法

  XANTUS是一项前瞻性、单组、观察性、非干预Ⅳ期研究,通过收集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NVAF患者真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不良事件数据,以确定其用于常规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研究连续入选新近开始使用利伐沙班的患者,随访1年,或随访至永久中断治疗后至少30天(图1)。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大出血、症状性血栓栓塞事件(卒中、全身性栓塞、TIA和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被集中裁定。

▲图1.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研究于年6月~年12月从全球家中心入选例使用利伐沙班的NVAF患者。平均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分别为2.0和3.4,平均治疗时间为天。Kaplan-Meier曲线显示的治疗引发主要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如图2所示。总体上,例(96.1%)患者未经历任何治疗引发的主要终点事件(图3)。例患者发生大出血事件(2.1例/患者-年)(表1),例患者死亡(1.9例/患者-年),43例患者发生卒中(0.7例/患者-年)。

▲图2.主要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

▲图3.无事件生存率▼表1.出血事件

XANTUS研究结果显示,真实世界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患者卒中发生率较低,每年卒中发生率为0.7%,低于ROCKETAF研究中(1.7例/患者-年)。另外,其他血栓栓塞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发生率也较低。XANTUS研究中的大出血发生率为2.1例/患者-年,低于ROCKETAF研究(3.6例/患者-年)。XANTUS研究中的致死性出血、重要器官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ROCKETAF研究所观察到的相似,另外,XANTUS研究中的胃肠道大出血发生率也低于ROCKETAF研究(0.9vs.2.0例/患者-年)。该研究也发现,利伐沙班每日服用一次,简单方便,在为期1年观察时间内,其在真实世界中的依从性可高达80%,超过75%的患者表示对治疗“非常满意或满意”。

▲图4.XANTUS研究与ROCKETAF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对比

研究结论

  研究者指出,XANTUS研究是第一项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房颤卒中预防的国际性、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描述了利伐沙班在更广泛NVAF患者群体中的使用,且该研究中患者的总体风险低于ROCKETAFⅢ期临床试验中的患者风险。XANTUS研究证实了常规临床实践中使用利伐沙班治疗患者的卒中和大出血发生率均较低。

-end









































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zdyd/48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