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

时间:2017-11-9 18:45:1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什么是下肢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就是流动的血液“积块”了,堵塞了血管。血栓可以发生在浅静脉,也可以堵塞深静脉,甚至可能发生在肠系膜静脉等内脏静脉系统。浅静脉血栓临床上往往很少有严重后果,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则可以引起肺栓塞导致病人死亡。我们讲的“静脉血栓”,一般指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外科手术后病人均有可能发生。有许多因素可使其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包括年龄、肥胖、静脉血栓病史、静脉曲张、血凝机制异常等。此外,手术的性质、手术时间、麻醉方法、制动、脱水和感染等,也都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有关。下肢静脉血栓多发生于术中和术后早期,但对普外科手术病人观察发现有的病人在出院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可发病。妇产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情况与外科相似,在妇产科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中,口服避孕药也使下肢静脉血栓大为增多。

哪些原因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栓

(1)血管损伤:手术、外伤、骨折、化学药物等一些因素可以直接导致血管壁损伤,当静脉损伤时内膜下层及胶原裸露,使静脉壁电荷改变,易致血小板黏附;创伤时内皮细胞功能损害,可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易于形成血栓;这样血小板由于静脉壁电荷改变缘故或由于内皮细胞损害时的凝血系统启动而黏附、聚集形成血栓。

(2)血流缓慢:久病卧床、手术中生理性反应,术后肢体制动、久坐状态或血管受压狭窄等情况均可引起肢体血流缓慢。由于血流缓慢导致其在瓣膜窦内形成涡流;瓣膜局部缺氧,引起白细胞粘附因子表达,白细胞粘附促成血栓形成。

(3)血液高凝:妊娠、产后、长期服用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大面积烧伤等因素均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此时,血小板数增高,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而形成栓。

(4)血栓形态:典型的血栓包括头颈尾三部分。头为白血栓(包括纤维素、成层的血小板和白细胞,极少的红细胞);颈为混合血栓(白血栓和红血栓混合体);尾部为红血栓(血小板和白细胞散在分布于红细胞和纤维素的网状块内)。

(5)血栓转归:血栓可向远、近端滋长和蔓延。其后可在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的作用下,血栓可溶解消散,有时裂解的小栓子会随血入肺,引发肺栓塞。当血栓形成后不能完全溶解和消散时,在静脉内可形成裂隙称不完全再通。

静脉血栓的危害有哪些

一、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有深浅两组。深静脉在肌肉深层与动脉并行;浅静脉(大隐静脉)独立潜行于皮下,在大腿根部汇入股静脉。下肢静脉行程长,瓣膜多,分枝多,易受到伤口;或因静脉曲张血流缓慢、淤滞;加上血黏度高,血小板凝聚等许多要素,促进下肢静脉血栓构成,并发血栓性静脉炎。表现:患肢肿胀、乏力、沉重,走路吃力等。因患肢血流受阻、淤滞,致使组织缺血、缺氧。久之,下肢远端肌肤营养不良,粗糙、脱屑、干裂,形似橡皮腿。丹毒感染、溃疡构变成多见并发症。

二、深静脉血栓构成后综合征:深静脉血栓构成后遗症期,也称深静脉血栓构成后综合征。是指深静脉血栓构成再通后。静脉瓣膜损坏。静脉血液发生逆流,致使远端静脉高压和瘀血等临床表现。患肢有不一样程度的肿胀,沉重疲累感,活动后加重和朝轻暮重,下肢浅静脉曲张,足靴区肌肤色素冷等。

三、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多见并发症。堵塞肺动脉的血栓多从下肢静脉来。下肢静脉和肺动脉同归于一个血循环通路。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后,沿着血流抵达肺部,堵塞肺动脉,致使肺栓塞。温馨提示:大栓子可停留在肺主动脉或肺叶动脉分叉处,致使大面积肺栓塞,病况急、重,死亡率高。小栓子可至肺血管远端,形成小面积肺堵塞,病况轻、藏匿。肺栓塞表现缺少特异性。胸闷、胸疼,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表现,与心肌梗死症相似,易漏诊、误诊。

四、脑血栓: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中风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中风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三大死因之一。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脑血栓形成,它是由于脑血管本身的病变,在某些条件下,血压降低、血流缓慢、血黏稠度增高、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在血管内凝聚成块形成脑血栓;另一种是脑栓塞,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脑血管引起脑栓塞。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间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医院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zdyd/85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