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前沿 在临床工作中,红细胞输注途径与静脉血栓栓塞关系机制尚不清楚。此研究目的为评估,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s)途径输注红细胞与非PICC途径相比,对于血栓栓塞风险的影响。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1-1日至-9-12间,美国密歇根州47家医院,医院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中,任何原因的PICC患者(年龄≥18岁),最长随访期限为70天。研究主要变量为红细胞输注途径。主要研究指标为有症状且影像学检查证实的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 研究结果显示,例PICC患者中,例(5%)发生静脉血栓栓塞。例经多腔PICC输注红细胞患者中,61例(7.7%)出现静脉血栓栓塞。多腔PICC输血的患者,与未输血的患者相比,静脉血栓栓塞的校正后风险比(HR)为1.96(95%CI:1.47-2.61;p0.),相较外周静脉途径输血患者的HR为1.79(1.09-2.95;p=0.)。与外周静脉输血途径相比,通过单腔PICC或中心静脉输血,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没有升高(HR分别为0.98vs1.50,95%CI0.44-2.14vs0.77-2.91;p=0.95vsp=0.23)。PICC输注的每单位红细胞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明显(校正后HR1.24,95%CI1.01-1.52;p=0.)。深静脉血栓形成易发生在PICC输血同侧肢体。与对侧相比,若左臂PICC输血,则左侧肢体出现深静脉血栓可能性较高(HR23.44,95%CI2.96-.83;p=0.)。同样,若右侧PICC输血,患者右侧肢体更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HR3.37,95%CI1.02-11.14;p=0.)。 研究结果表明,与经外周静脉输血患者相比,经多腔PICC的输血血栓形成风险更大。通过多腔PICC输注红细胞时,需仔细监测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 END治疗白癜风方法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