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动起来,小心被ldquo栓

时间:2021-2-11 16:31:10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明天(年10月13日)是第七个“世界血栓日”。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并且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什么是血栓栓塞?

血栓栓塞,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简单的来说,血栓就像交通事故,出现交通事故,后面的车就停滞不前,不妥善处理,整个交通就会瘫痪。

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尤其是静脉血栓,作为全球前三位致死性血管性疾病,每人中就有1~3人患病。不过遗憾的是,人们对这一最为常见、又最易被误诊、漏诊的潜在致死疾病并没有足够重视,绝大多数人甚至至死都不知道是因为静脉血栓的问题。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DVT)、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血栓,后者是血栓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其中,深静脉血栓发病隐匿,公众对其认知非常低,即使是非专科医生也不容易做出及时和正确的判断。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临床医生几乎没时间去抢救,严重的患者可在1~2小时死亡。

这些人易患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的病人。因长期卧床致血流淤滞,易得下肢深静脉血栓。

年龄>60岁。老年人心肺功能减弱,血流速度减慢,往往血液较粘稠;腿部肌肉力量减弱,容易血流瘀滞。

癌症/化疗。癌症患者血液较粘稠,血流速度慢,化疗会损伤血管,刺激局部凝血。

怀孕/坐月子。怀孕后腹腔压力大,容易压迫血管导致血流瘀滞;坐月子活动量减少,卧床时间长,静脉血流缓慢、瘀滞。

长时间不活动的人。长时间不活动,会导致血流减缓和瘀滞,易形成静脉血栓。

坚持运动可预防

是否有方法可以预防或减缓血栓呢?通常来说,多参加体育运动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粘滞性下降,从而减少患血栓的几率。太极拳、广场舞、瑜伽、自行车骑行、慢跑、健步走、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预防血栓的运动项目。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因此每个人都要树立按时、定时参加运动的习惯。

血栓患者饮食小贴士

?

要限制髙油、高胆固醇食物。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脂肪量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油脂摄入。烹调时使用植物油,保持每日每人用量在25克,每月在克以内为宜。同时要限制胆固醇摄入,每日每人应在毫克以内。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可多吃鱼肉,特别是海鱼。同时,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这样对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及血液粘滞十分有利。

要控制糖类食品摄入量。过量摄入糖分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等。

盐分的摄入同样需要控制。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的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隐形”的食盐摄入同样需要注意,例如炒菜时添加的酱油、味精等,平时食用的饼干、面包等同样含有食盐。这些同样需要特别注意。

多喝水,每天补充足够水分。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需水量为毫升。除了日常饮食中摄入的水分,每天应至少饮用毫升的水,这样会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黏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预约入口▼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dbx/123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