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会引发血栓这2种药可以帮你预防

时间:2022-6-30 2:34:0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房颤有哪些危害?

房颤时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功能,导致心房内的血流相对缓慢,容易形成附壁血栓。

房颤形成的血栓多位于左心房的左心耳,因为此处是一个狭长的通道,血流通过时血流速度减慢甚至瘀滞,瘀滞血液不及时清除,血液黏度增加,从而形成血栓。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房颤是可以引起脑血栓的。很多人认为心脏和大脑离得那么远不可能影响大脑,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人体的血液全部需要由心脏泵入主动脉,如果左心房里的血栓松动脱落了,很容易通过主动脉流至脑动脉变成脑血栓,从而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

不仅如此,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还有近20%的致死率和近60%的致残率。

所以,对于房颤患者而言,规律的抗凝治疗必不可少,这是预防脑栓塞的关键。

房颤患者有哪些常用的抗凝药?

不同的房颤患者其抗凝治疗措施不同,其推荐用药方案也不同,这需要专科医生对每个人进行血栓栓塞危险评估和抗凝出血危险评估以后酌情决定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总的来说,预防房颤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常用口服药有以下2种:

1、华法林(最经典)

抗凝效果确切,但是抗凝作用易受药物和食物影响,故需频繁检测凝血功能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2、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

比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用药简单,抗凝作用不易受药物和食物影响,故无需频繁频繁检测凝血功能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温馨提示

虽然药物可以达到很好预防的作用,但自己也要多注重自我保健,医院复查就诊,避免病情有恶化现象。

不仅如此,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生活方式的干预也很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房颤患者应该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保持愉悦平静的心情,避免激动,这些对促进治疗、减少和预防脑栓塞也有很大帮助。

当然,脑栓塞,究其根本,其实也不过是房颤的一种可能的并发症,治好了房颤,并发症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所以,积极治疗房颤才是最根本的。

来源:吉大二院心内科王珺楠主任

声明:本文为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以保障双方权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dbx/155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