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bocyth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功能也不正常,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由于本病常有反复出血,故也名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病率不高,多见40岁以上者。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患者多为成人,小儿极少见,约5%的患儿可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特点是外周血中血小板增高,伴有出血倾向,血栓形成,肝脾肿大和粒细胞增多等。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见于脾切除后、脾萎缩、急或慢性失血、外伤及手术后。慢性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病、坏死性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分娩、肾上腺素等药物反应也可引起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机理其病因不明,可能为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导致骨髓巨核细胞持续明显增殖,血小板生成增多,加上脾和肝储存血小板的释放,但血小板寿命大多正常。 血小板增多症有哪些症状呢? 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轻症仅有头昏、乏力症状;重症可有出血及血栓形成。约有2/3的病例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衄、齿龈出血、血尿、皮肤粘膜瘀斑。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 2、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患者一般无症状,主要为血栓形成,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血栓疾病者,少活动的患者。脑血管、脾血管、肠系膜血管和指、趾血管为血栓形成好发部位,且多发生在小血管。 一般人认为,血小板增多症的特征主要是血栓形成,其实不然。血小板增多症既可以表现为出血倾向,也可以表现为血栓形成,80%的患者有出血症状,其中胃肠道及鼻出血较常见,皮肤,粘膜瘀点斑则少见。常因手术后出血不止才被发现。 有人会质疑,血小板增多症为何还会出血呢?这主要是由于血小板功能缺陷,粘附及聚集功能减退,血小板第三因子降低,5-羟色胺减少以及释放功能异常。或者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 因此,凡是原因不明的血小板增多(60万/mm3),结合脾大,出血或血栓形成等表现,都应考虑本病的诊断。首先是实验室检查骨髓血象、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等指标。 中医认为病机为血瘀,强调“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软坚散结”。因此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 据此机理,对血小板增多症,一方面可以运用紫薇星理疗仪(暂不出血时使用)促进活气血、通经络; 一方面可搭配紫薇星白蛋白口服液。因其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保留更多的水分在血管内,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并帮助修复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是老年人,可配服帝比爱金牌海豹油软胶囊,因海豹油中的ω—3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还含有一定量的角鲨烯和脂溶性活性物质,能有效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止动脉硬化,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与中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建议每次3粒,每日三次(有出血现象者减半量),坚持服用,必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