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时间:2017-6-16 5:29:20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sbosis,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并引起静脉壁的炎性改变。DVT常见于下肢,DVT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还有一些病人可能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大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三大因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恶性肿瘤患者有容易发生血栓的趋势,化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纳差、疲乏无力等反应以及手术创伤使肿瘤患者自主活动时间减少,卧床休息时间增加,均可造成血液流动缓慢。尚昇堂中医馆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例患者中,均出现患肢酸软不适、触痛,不同程度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皮温增高、凹陷性水肿,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腋窝淋巴结转移。

1.根据深圳尚昇堂中医馆专家团队经验,将下肢静脉血栓大致分为以下3种类型:

(1)脉络湿热型:患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色暗红,皮温升高或全身出现畏寒发热,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体胖,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2)脉络湿瘀型:患肢突然肿胀疼痛,皮色苍白或正常,皮温稍热或正常,舌质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舌体胖,苔白腻,脉沉紧或滑。

(3)脾虚湿阻型:患肢肿胀,朝轻暮重,沉重胀痛,皮温不高或仅有微热,肤色正常或色暗或小腿筋瘤或小腿以下伴有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湿疹、溃疡,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白腻,脉缓。

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活血化瘀、利湿通络中药治疗。

基本方药组成:丹参30g,当归30g,赤芍30g,牛膝12g,鸡血藤30g,茯苓皮30g,大腹皮30g,生苡仁15g,生芪40g,白花蛇舌草25g。脉络湿热加双花30g,公英30g,车前子15g;脾虚湿阻加白术30g,党参12g,甘草12g;脉络湿瘀加三棱12g,莪术12g,郁金12g。每日1剂,早晚饭后服用。口服肠溶阿斯匹林80mg,日1次。1个月为1疗程。注:每个疗程间停药1周,预防中药发生肝肾损害。

3.典型病例

 患者刘×,女,49岁,湖北人。就诊时间:年12月。医院行“乳腺癌瘤切除术”,术后左下肢逐渐出现肿胀疼痛,皮色正常。诊断为“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低分子肝素、尿激酶等药物治疗后,患肢疼痛、肿胀均有所减轻,但下地活动后肿胀加重,酸重疼痛、皮色紫暗,故到我医馆门诊,要求服中药治疗。查:左下肢肿胀,按之凹陷,皮色暗红,皮温高。双下肢周径:髌骨上缘上11cm,左50cm、右46cm;髌骨下缘下10cm,左38cm,右32cm。左腓肠肌挤压痛(+)、股三角区压痛(+)。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滑数。血流变学检查:血浆粘度比2.3,全血粘度比7.3,血沉42mm/h,全血还原粘度比14.9,纤维蛋白原mg/dl。诊断:中医:股肿(脉络湿热);西医: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法: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治疗:基本方加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车前子30g。肠溶阿斯匹林80mg,日1次。服药2个疗程,患者左下肢疼痛明显缓解,肿胀减轻,皮温正常;行走后,自觉左下肢沉重酸胀,左下肢周径较右下肢粗2cm,按之无明显凹陷。

在临床治疗中,有的病人湿热盛,有的兼有气虚,有的兼气滞血瘀。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湿热者,佐以清热利湿;气虚者,佐以健脾益气;气血瘀滞者,佐以破瘀行气。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治疗法则,而在同一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治法及用药,根据病情也在不断变化。但活血化瘀、利湿通络的基本法则是不变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常遇到,如果病人在发病后能及时治疗,则能缩短疗程,取得最佳疗效。但病人不了解病情的严重性,常常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发病后及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4.-

深圳尚昇堂中医馆







































怎么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北京最好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jc/78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