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期论著摘要

时间:2017-6-23 5:08:1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环损伤

吴晓天,付文芹,刘佐庆,何小健

医院青浦分院骨科,上海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环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06—-06应用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12例不稳定骨盆环损伤,9例TileB型单纯固定前环。3例TileC型固定前、后环,顺序为先前环再后环。结果单纯前环固定手术时间25~45min,平均32min,术中出血量10~35ml,平均18ml;前后环固定手术时间50~65min,平均55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2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7.5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9~14周,平均12.5周。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败及异位骨化。所有患者日常生活基本无影响,仅1例诉性生活不适。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最终均恢复正常。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1.67%。术后6个月疗效根据Majeed评分系统评定:平均81.5分,优3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3.33%。结论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微创固定技术创伤小、复位牢靠、并发症少,是治疗骨盆环损伤一种有前景的术式。

关键词:骨盆环损伤;钉棒系统;微创;内固定

老年患者心理弹性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袁伟,丁喆如,赵辉,吴宇黎,吴海山,钱齐荣

医院关节外科,上海

摘要:目的 探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前心理弹性和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笔者自-03—-03采用便利抽样心理弹性量表对例60周岁以上的需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记录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心理弹性得分为(58.59±8.77)分,低于我国社区老年人(60.17±1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P<0.)。术后出现精神障碍21例,未出现精神障碍例。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术前心理弹性评分为(48.67±5.)分,未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的为(59.04±8.)分,术后精神障碍组的心理弹性水平明显低于术后无精神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P=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和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呈负相关(r=-2.,P<0.)。结论 心理弹性较低的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概率较高,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可通过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来减少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心理弹性;急性精神障碍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李晓声,张丽娜,陈铁柱

湖南医院(医院)关节外科,湖南长沙005

摘要:目的 探索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本院自-01—-09采用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例(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切口长度是否>10cm分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切口长度10cm),将A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A1组切口长度≤10cm)、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组(A2组),将B组分为2个亚组: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B1组)、常规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2组)。结果 A1组在切口长度(t=-47.,P=0.)、术中出血量(t=-2.,P=0.)、手术时间(t=-1.,P=0.)、输血量(t=-2.,P=0.)、住院时间(t=-1.,P=0.)方面均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引流量(t=-0.647,P=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在切口长度(t=-20.427,P=0.)、术中出血量(t=-1.,P=0.)、术后输血量(t=-2.253,P=0.)方面均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引流量(t=0.,P=0.)和住院时间(t=-0.,P=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相关功能均得到提升。结论 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患者具有手术指征、实行相应术式的适应证、相同的基础条件的前提基础下,较之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前者具有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输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在术者手术操作娴熟的前提下,若患者条件符合,小切口髋关节置换可以作为理想术式。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后外侧入路;小切口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单纯应用压配技术固定的早期疗效观察

李印良1,姜立忠1,齐明1,王友斌1,王宇1,张亮1,赵树东1,王浩2

1.医院骨关节科,吉林长春133;2.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 观察单纯应用压配技术固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近期效果。方法 自-08—-08对31例(38髋)应用压配技术行髋关节置换。其中32髋成功应用压配技术固定,6髋应用压配技术失败,其中4髋改用同型号臼杯+螺钉技术固定,2髋改用骨水泥固定。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经压配固定的32髋均获得平均42(40~52)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发见人工关节脱位、松动、骨折、假体感染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6(89~98)分,优31髋,良1髋,优良率%。结论 THA术中应用压配技术固定后假体的初始稳定性好,允许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并可顺利达到骨融合。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压配技术;关节成形

DHS、空心钉结合斜T形钢板单皮质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汤长华1,王黎明2,张晓慧1,周晓宇1,纪兆亮1,赵曙1,张杰1,冯国新1,朱冬承1

1.医院骨科,江苏宿迁;2.南京医科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空心钉结合斜T形钢板单皮质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10采用DHS、空心钉结合斜T形钢板单皮质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18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60~min,平均80min;术中出血量50~ml,平均80ml。18例均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股骨颈短缩、内固定松动、髋内翻、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疗效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均为优。结论 采用DHS、空心钉结合斜T形钢板单皮质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易愈合、内固定松动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满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粉碎性骨折;T形钢板;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

老年煤矿工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早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银晓永1,吴希瑞2,刘晓宁1,孔德明1,张磊1,王浩军1,肖继龙1

1.冀中能源峰峰医院骨一科,河北邯郸056;2.医院创伤急救中心

摘要: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煤矿工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笔者自2-09—-10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煤矿工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术后早期疗效的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达到良好复位,颈干角恢复正常。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并发症。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疗效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为65~97(83.5±8.38)分,优17例,良11例,可9例,差3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髋关节功能和T值、BMI、负重时间、及是否伴有小粗隆骨折存在线性相关。结论 PFNA治疗老年煤矿工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早期的髋关节功能和骨密度、负重时间、是否存在小粗隆骨折、BMI指数有密切相关性。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老年煤矿工人;影响因素

PFLCP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张金坤,倪善军,王创利,田守进

医院骨科,江苏

摘要: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6—2-10采用PFLCP内固定治疗72例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依据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2~22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3~21周,平均17.1周。术后1年疗效依据Harris评分评定:优54例,良10例,可3例,差5例,优良率88.9%。出现髋内翻畸形2例,髋外展无力1例,大粗隆顶端骨块上移1例。无股骨头切割、内固定断裂及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LCP治疗老年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特性,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少,是治疗此类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外侧壁;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PFNA与PF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袁伶俐,韩冠生,耿春辉,聂虎,徐文弟

蚌医院骨科,安徽蚌埠

摘要: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8-10—-09诊治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PFNA(PFNA组)和PFLCP(PFLCP组)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总引流量,输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差异。结果 60例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30个月。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袋总引流量、输血量均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采用髓内中轴性固定,操作方法简单,固定牢靠,更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固定,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PFNA可作为优选的内固定方式。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Evans分型

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片结合髓内延长杆重建骨缺损和关节稳定性的早期临床疗效

潘文杰1,贺艳2,马建兵1,肖琳1,王曦1,卿忠1,姚舒馨1,武淑芳3

1.西安交通大医院关节外科,陕西西安754;2.医院;3.西安交通大医院

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片结合髓内延长杆重建非包容性骨缺损和关节稳定性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12—-06对17例(17膝)AORIⅡ型非包容性骨缺损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翻修术,采用金属垫片重建骨缺损,恢复关节线水平,联合使用髓内延长杆加强翻修假体的稳定性。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30.5(6~45)个月随访,无髌骨脱位、伸膝迟滞及膝关节前方疼痛等。术前膝关节KSS临床评分(24.5±7.9)分,功能评分(33.8±8.9)分,术后膝关节KSS临床评分(82.2±6.8)分,功能评分(85.5±8.1)分,术后K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P<0.;t=31.,P<0.);膝关节活动度术前(63.9±9.9)°,术后(.0±9.5)°,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P<0.);术后复查X线示假体位置及力线良好,假体周围未发现透亮带。结论 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块结合髓内延长柄能重建非包容性骨缺损及增加膝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线水平,重建软组织平衡,简化手术操作,膝关节稳定性好,翻修成功率高,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假体松动;翻修;金属垫片;延长杆;全膝关节置换术

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髌股关节的应用研究

郝建桥1,刘洁1,杨延涛1,赵洪波1,赵爱民2,王同山3,王合围1,李建强1,申云龙1,王非4,孙冉4,武敏1,王俊颖1

1.医院骨科;2.影像科;3.康复科,河北廊坊;4.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 探讨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髌股关节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 笔者自-01—-06对63例膝关节髌股关节紊乱症行关节镜诊治术,术前根据Lysholm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在关节镜下对每例膝的软骨损伤情况进行评估,采用Outbradge软骨损伤分度方法。评估区域根据Schematic髌股关节的分区方法,观察9个区域内软骨损伤的情况并记录。将Outbradge软骨损伤分度方法转换成计分方法,然后将软骨损伤的指数与Lysholm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Lysholm评分为(56.5±18.7)分,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病理程度的计分为(12.8±8.4)分。Lysholm评分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病理程度的计分两者经相关性分析得出两者呈直线负相关(r=0.81)。结论 Lysholm评分系统能简单直接、全面可靠地评价髌股关节。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不是单纯通过临床症状来验证,而是通过软骨退变的病理程度和临床症状来共同验证的,对髌股关节炎的诊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膝关节;髌股关节;Lysholm评分;关节镜;股骨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及抗凝治疗分析

郭梦园1,崔向丽1,刘丽宏1,尹博2,单磊2

1.首都医科医院药事部;2.骨科,北京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抗凝治疗方案,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抗凝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笔者回顾性分析自-01—-12诊治的例老年(≥60岁)髋部骨折。对纳入的患者术前发生DVT的可疑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是否多处骨折、是否合并恶性肿瘤病史、高脂血症、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吸烟史、发生骨折至入院时间、糖尿病史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抗凝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参照最新指南评价抗凝治疗方案是否合理。结果 共纳入例,其中术前并发DVT53例。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脂血症、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发生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前是否长期卧床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DVT的防治,但是剂量疗程有所不同。结论 合并高脂血症、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骨折前长期卧床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前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骨折前有抗血小板药物服用史、发生骨折至入院时间<24h则是有利因素。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抗凝方案基本符合指南推荐,但合理性仍有待改进。

关键词: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老年患者

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赵新文1,李钊1,丁勇2,马舟勇1,姬振伟2,王志学2,王健2,陈鑫1

1.医院关节外科,山西;2.第四医院(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 探讨闭合性与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03—8-05采用闭合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CW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90例(95膝),与自7-08—-07采用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27例(30膝)进行比较。采用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下肢力线通过手术前后下肢全长X线片胫股角(FT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评估。结果 OWHTO组获得平均60(36~96)个月随访。OWHTO组术后1周内屈曲可达90°,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HS评分、FTA及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WHTO组获得平均(80~)个月随访。CWHTO组患者长腿管型石膏管型外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固定行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2周,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FTA、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感染、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发生,无腓总神经神经损伤、股四头肌力量及髌骨轨迹改变,无下肢短缩等发生,但行CWHTO截骨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平台骨折发生。结论 2种截骨均能通过恢复下肢力线,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早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开放楔形截骨更有优势。

关键词:高位胫骨截骨;闭合性;开放性;骨性关节炎;下肢力线

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黄利彪,何家文,黄旗凯,顾龙殿

医院骨科,上海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02—-07采用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18例,术后2d开始训练膝、踝关节功能及股直肌肌力,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5~80min,平均70min。18例均获得随访6~22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4周,平均18周,患肢完全负重8~16周,平均12周。术后6个月疗效按照Johner-Wruhs标准疗效评定:优10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 髌上入路META-NAIL锁定型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是一种手术切口小、置钉精确的微创手术,可以使近端骨折和多段粉碎性骨折在术中容易复位,操作也更省力。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锁定型髓内钉;髌上入路

跟骨全解剖塑形复位内固定钛板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杨益,王跃平,朱博武,陈军权,龚小华,翁志福

医院骨四区,广东

摘要:目的 设计一种用于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全解剖带塑形复位功能的新型内固定钛板,评价其在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中的近期疗效。方法 笔者自-01—-12共诊治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采用自行研制的一种全新的跟骨全解剖塑形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其特点是全解剖结构,既有快速方便的塑形复位功能,又可对骨折行立体牢固的内固定,还能避免因剥离附着于跟骨外表面上的韧带及肌腱组织而造成二次损伤。结果 60例获得平均12(6~15)个月随访。骨性愈合时间为12~15周,平均13.2周,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缺血坏死及钢板外露,未出现术后跟骨再移位或钢板螺钉变形、断裂现象。术后1年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平均91.5(83~95)分,优50例(53足),良10例(12足),优良率为%。结论 本钛板为全解剖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复位及固定效果优良,使用简单,易于操作,是各型跟骨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材料。

关键词:跟骨骨折;全解剖钛钢板;内固定









































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jc/79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