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导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bocythemia)是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约90%的患者存在JAK2、CALR或MPL体细胞突变,这种突变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ET的治疗目标是预防和治疗血栓合并症,目前应用的降细胞药物包括羟基脲(主要治疗老年患者)和干扰素α(主要用于年轻患者)。 诊断对于疑诊为ET的患者,须行以下检查项目: ①外周血细胞计数; ②骨髓穿刺涂片和外周血涂片分类计数; ③骨髓活检病理细胞学分析和网状纤维(嗜银)染色; ④JAK2、CALR和MPL基因突变检测; ⑤BCR-ABL融合基因; ⑥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和血清铁蛋白; ⑦肝脏、脾脏超声或CT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血栓风险评估 确诊ET后,应进行血栓风险评估。常应用血栓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具体如下表: ▲预后评估 评估患者预后时,建议采用ET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详见下表: 治疗目前治疗ET的方案主要是将血栓和/或出血风险降至最小。根据血栓风险分层,临床工作中通常选择低剂量阿司匹林或常规随访治疗低危患者,选择低剂量阿司匹林和降细胞治疗治疗高危患者。根据欧洲白血病网(ELN)推荐,所有ET患者若存在微血管症状,应选择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 ◇建议阿司匹林的剂量为mg,每天1次,最好在饭后服用。所有高危患者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除血小板极度增加的患者之外,而低危患者应取决于分子亚型、心血管风险因素和微血管症状等。 ◇对于血小板明显增多(≥0×/L)或有任一出血征象的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并且在应用前,应先评估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排除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若患者为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综合征,则不考虑阿司匹林治疗。 ◇对于血小板极度增多(×/L)的患者,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另外,对阿司匹林不耐受的患者可换用氯吡格雷。 ◇降细胞治疗不适用于低血栓风险的患者,但可用于高风险的患者,药物选择如下表: ◇干扰素:起始剂量为万U/d皮下注射,起效后调整剂量,最低维持剂量为万U每周1次。另外,干扰素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减低、抑郁等精神症状,因此在使用干扰素前应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有精神病史。 ◇羟基脲:起始剂量为15~20mg·kg-1·d-1,8周内80%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可降至×/L以下,然后给予适当的维持剂量治疗。 ◇阿拉格雷:起始剂量为0.5mg每日2次口服,至少1周后开始调整剂量,维持PLT×/L。剂量增加每周不超过0.5mg/d,最大单次剂量为2.5mg,每日最大剂量为10mg,PLT维持在(~)×/L为最佳。 参考文献: 1.HowItreatessentialthrombocythemia.Blood:- 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 今天(6月5日,农历五月十一)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医脉通特奉上主题壁纸,欢迎下载使用!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