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呆在空调房里看电视,60岁的张大妈感觉特别惬意。 最近10来天,她迷上了一部连续剧,每天午饭后,她就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看上几小时。 在9天前,张大妈就感觉小腿部静脉曲张的地方皮肤有点红,有点痛,但因为是老毛病了,她没太在意。 之后几天疼痛加重,右小腿静脉触摸起来有个硬结,医院看看,但炎热天气还是让张大妈望而却步,只是用点外用药,自己做做按摩。 看看电视,又挨过白天,直到前天晚上睡觉时,张大妈感觉特别不对劲,胸闷一阵阵袭来,家人赶紧把张大医院看急诊。 检查发现,张大妈不但右下肢曲张静脉里充满了血栓,更可怕的是,有一小块血栓竟顺着弯曲的静脉,“逛”到了肺部动脉,导致了“急性肺动脉栓塞”发作。 “这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危疾。”医疗团队赶紧组织抢救。 专家们先在张大妈通往心脏的下腔静脉放了一个滤器,防止再有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然后用药物将肺动脉的血栓快速溶解,最后将右下肢的曲张静脉连同血栓一并去除。 经过这一系列的手术之后,张大妈体内的警报才算解除了。 医生提醒,静脉曲张是临床上极常见的疾病,成人中发病率超过15%。 患者遇上高温天,如果长时间一动不动,或是体内严重缺水,容易像张大妈这样发生下肢血管血栓,甚至引发要命的肺栓塞。 注意! 血栓的发生与血粘度有关 血栓的发生不仅同高血压、动肪硬化的进展有关,也与老年人的血液粘度增高密切相关。 事实上,老年人的血粘度越高,越容易发血栓。 血液在人体血管内流动,就像是河水,流速越快,沉淀越少;反之,流速越慢,沉淀越多。 血粘度增高势必导致血液流速减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胆固醇、纤维蛋白等物质便在血管壁上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沉淀物越积越多,若再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导致脑血栓形成。 研究证实,人的血液粘度在一天之中不停地变化着,并有自己一定的规律:在早晨4点至8点血粘度最高,以后逐渐降低,至凌晨达至最低点,以后再逐渐回升,至早晨光再次达到峰值。这种规律性的波动在老年人表现得更为突出。 提示! 如何预防血栓?喝水最有效 1.晨起后喝杯白开水,可防止血栓形成。平时养成饮水习惯,每日饮水~毫升,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对预防血栓很有好处。 2.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它不仅沉积在血管壁上,还能促进已沉积在血管壁上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溶解,使血流通畅,防止动脉硬化。 运动和饮食调节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可经常吃些洋葱、大蒜、辣椒、四季豆、菠菜、芹菜、黄瓜、胡萝卜、苹果、葡萄、黑木耳等。 3.参加体育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血液稀释,粘滞性下降。如做体操、打太极拳、跳老年迪斯科、骑自行车、散步、慢跑、游泳、舞剑等。 4.药物治疗。不过这个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哦! 文字:华龙网、网易健康、家庭医生在线 图片:水印处及网络 编辑:不健不散 不健不散不健不散您身边的健康专家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