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要点解读炎症性肠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

时间:2019-6-11 2:48:11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导读

年4月,《中国住院炎症性肠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专家共识意见》正式颁布,炎症性肠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和其他内脏血栓,是一类相对不常见,但致死率极高的疾病。本文就共识意见的热点问题,做以下回顾。

一、中国IBD疾病人群合并VTE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

(1)西方国家经典研究回顾

年加拿大大样本人群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IBD患者合并VTE风险较普通人升高3.47倍。其中,CD合并VTE较普通人升高4.1倍,UC合并VTE较普通人升高3.04倍;年英国大样本人群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IBD患者合并VTE风险较普通人升高3.4倍。其中,急性爆发型患者较普通人升高8.4倍,慢性活动期患者较普通人升高6.5倍,缓解期患者较普通人升高2.1倍;年丹麦大样本人群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IBD患者合并VTE风险较普通人升高2.0倍。其中,合并DVT较普通人升高1.9倍,合并PE较普通人升高2.3倍。年加拿大胃肠病学会综合多个流行病学调查的meta分析显示,IBD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是非IBD人群的3倍。

(2)中国台湾

一项来自中国台湾地区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IBD患者DVT发生率约为9.81/人?年,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的1.98倍;PE发生率为3.98/人?年,发生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8倍。

(3)中国一项全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住院IBD患者VTE发生率为41.45/人?年,提示我国IBD患者合并VTE的风险较普通人群升高。

基于上述研究证据,可以得出IBD患者血栓风险较健康人升高,医院IBD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与国外基于IBD人群的调查结果相似。

二、IBD合并VTE的高危因素

VTE的高危因素遵循经典的维柯氏三角,显示了血流异常(循环淤滞)、血管壁异常(血管壁损伤)以及凝血因子异常(高凝状态)在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IBD患者,将高危因素总结如下:

(1)处于中重度活动期的IBD患者

年英国大样本人群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处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较普通人升高8.4倍,慢性活动期患者较普通人升高6.5倍,缓解期患者较普通人升高2.1倍。因此,中、重度疾病活动是IBD患者发生VTE的重要危险因素。

(2)处于疾病活动中重度的住院患者

来自英国的研究表明,疾病活动的IBD患者住院期间VTE发生率为37.5/人?年,非住院期间发生率仅为6.4/人?年;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住院超过2次的患者,其VTE发生风险较住院1次的患者升高。

住院可间接体现疾病活动,但同时住院本身也是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3)接受腹腔、盆腔手术

接受手术治疗的IBD患者(尤其是UC患者)的VTE风险是同样接受手术治疗的非IBD患者的2倍。在接受结直肠手术的患者中,IBD患者合并VTE风险是肿瘤患者的7倍。

(4)妊娠

来自英国、瑞典、美国的研究发现,计划行剖宫产的妊娠IBD患者在围产期住院的VTE风险是非妊娠患者的6倍,且产后的VTE风险相较于产前更高。

(5)其他因素

同时存在的因素如VTE既往史、高龄、心肺功能衰竭、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活动受限等可增加VTE的风险。

总结来说,炎症活动(住院)、妊娠、手术进一步增加IBD患者血栓风险。

三、IBD患者预防性抗凝适应证

(1)对重度疾病活动期住院IBD患者,尤其是伴有同时存在的VTE高危因素者,应积极考虑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对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的成年住院IBD患者,临床医生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建议在住院期间采取相应VTE预防措施。等级判定:B

美国、英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的IBD诊疗指南、共识意见均建议对重度IBD患者开展常规预防性抗VTE治疗。我国建议使用Padua评分对内科住院的IBD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

(2)对急性重度UC患者予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对住院的重度UC患者,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药物抗凝治疗,并应积极控制炎症。等级判定:B

其中,重度UC患者引起了全球指南的高度重视,处于重度活动的UC患者,其手术、制动、激素使用概率增加,根据Padua评分,患VTE风险为高危。美国胃肠病协会指南、ECCO指南、加拿大胃肠病协会共识意见中均强调重度UC患者是VTE预防的重点对象,应常规行预防性抗凝。

(3)接受腹腔、盆腔手术IBD患者住院期间应参考Caprini评分进行预防性抗血栓治疗

对于住院IBD患者,无论是否处于疾病活动期,如将接受腹腔、盆腔等外科手术,在不违背围手术期处置原则的前提下,应开展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推荐使用Caprini评分指导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治疗的策略。

即将接受手术的IBD患者,其Caprini评分至少为3分,有药物抗凝指征,建议预防性药物抗凝治疗;若患者Caprini评分高于3分,建议手术住院期间在使用抗凝药物预防VTE的同时,加用机械预防。

Caprini评分高于3分的患者,建议术后抗凝治疗持续4周。如无特殊情况,不建议术后长期抗凝。等级判定:C

(4)计划行剖宫产的妊娠IBD患者

对于计划行剖宫产的妊娠IBD患者,推荐住院期间使用抗凝药物(产后出血者慎用)。合并VTE危险因素的患者建议延长预防性抗凝治疗至产后6周。最终的围产期抗凝策略应与产科医生协商后决定。等级判定:B

年Toronto指南也提出因IBD或剖宫产住院妊娠IBD患者,建议使用药物抗凝。

(5)特殊高危人群

IBD患者因非IBD疾病活动而住院者,即使处于IBD缓解期,对于以下患者:40岁以上、因急性发作的疾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症状重)住院且卧床时间≥3d,合并其他VTE危险因素者,在不违背本次住院急性疾病诊疗原则且排除禁忌的前提下,可酌情考虑预防性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等级判定:C

四、住院IBD患者合并VTE的筛查和诊断

(1)推荐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检测作为住院IBD病人合并VTE的常规筛查手段

VTE的风险评估应首先针对下肢DVT和PE开展,推荐使用Wells评分对IBD患者中上述两类血栓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借助Wells评分和D-二聚体结果,对人群进行风险分类,针对DVT高风险人群,建议行血管超声或CTV检查,针对PE高风险人群,建议行CT肺动脉造影(CTPA)。

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纤溶功能的指标。当D-二聚体高于μg/L(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和μg/L(D-二聚体单位)则提示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较差,因此对VTE的排除价值高,但确诊价值有限。

结合两者的价值,指南给出了如下筛查流程:

(2)警惕内脏静脉血栓

当患者存在内脏静脉血栓疑似症状时,无论D-二聚体是否升高,均建议开展进一步VTE筛查。具体医院条件而定,建议结合腹部血管超声、腹部增强CT、CT血管造影等方式。等级判定:B

五、住院IBD患者合并VTE的治疗

(1)药物抗凝和机械预防

预防性抗凝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抗凝和机械预防,其中抗凝药物推荐低分子肝素、低剂量普通肝素或磺达肝癸钠。不推荐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代替上述药物用于预防性抗凝治疗。推荐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进行机械预防,若无条件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可次选人工被动活动、过膝加压弹力袜等。等级判定:B

(2)抗凝药物疗程

VTE药物抗凝治疗的疗程取决于VTE复发的危险性与抗凝治疗诱发出血危险性之间的平衡。一项欧洲多中心随访发现,无血栓诱因的初发VTE患者中,停用抗凝药后,有近1/3患者复发,IBD本身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我国共识推荐抗凝治疗的疗程既要考虑IBD的活动性,又要兼顾是否存在可逆血栓诱发因素。给出了如下推荐意见:

①疾病活动期初发VTE的住院IBD患者,应至少药物抗凝治疗至IBD缓解后3个月,甚至长期使用抗凝药物。

②疾病缓解期初发VTE的住院IBD患者,若无其他VTE危险因素,建议长期药物抗凝治疗,并定期(推荐3个月)随访调整抗凝治疗策略。

③疾病缓解期初发VTE的住院IBD患者,若存在与IBD无关的、可逆的VTE危险因素,药物抗凝治疗应不少于3个月、且至少持续治疗至危险因素解除后1个月。

我国对IBD患者合并VTE的认识仍存在不足,在本共识发表之际,呼吁IBD医师要重视IBD合并VTE的防治,参照本共识进行临床实践、加强研究,积累我国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国住院炎症性肠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的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2(2):75-82.

[2]胡品津.重视炎症性肠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J].中华炎性肠病杂志,,2(2):73-74.

共识原文请见“阅读原文”

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最新共识:抗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发布!

?共识易览: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

?最新共识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更新要点速览

?速读:IBD诊治共识——克罗恩病的药物治疗

Frank周毅骏

赞赏

长按







































全国白癜风新技术推广单位
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wh/110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