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肺栓塞

时间:2021-7-21 16:35:4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肺栓塞(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阻塞肺动脉或者肺动脉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由血栓引起的肺栓塞也称肺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症(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

肺栓塞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均缺乏特异性。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因患者的基础心肺功能、栓子的大小、部位、数量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可以从无症状、隐匿,到休克、昏迷,甚至发生猝死。

发生肺栓塞(PE)的原因有哪些?

多数栓子来自静脉,原因为术后活动减少,静脉输液血管内膜受损,易形成血栓。

高龄、血液呈高凝状态。

麻醉引起的肢体低灌注,静脉血流减少。

如何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预防为主

首先应进行肺栓塞高风险评估

肺栓塞高风险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肺栓塞临床高危的评判标准,即满足静脉血栓临床形成的三个因素(即血管发生内膜损伤、血液出现淤滞、血液出现高凝状态)之一或以上;当患者有血栓史、各种外科手术史、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史、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史以及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肺疾病、血管病、肥胖等,也均被认为是肺栓塞高风险患者。

手术清醒后尽快活动

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流通。鼓励卧床病人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需进行被动关节活动,病情允许时需协助早起下地活动和走路。不能活动的病人,将腿抬高致心脏以上水平,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INS指出:在满足治疗方案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内腔最少,创伤性最小的导管装置。有研究表明置管静脉/导管直径比值小于3时静脉血栓发生几率增加。因此导管直径占血管容积的1/3,减少血栓发生。我们在进行治疗护理时必须操作熟练、保持镇静,让患者产生信任及安全感。

近年来,我国肺栓塞发病率有增高之势,了解肺栓塞的发病原因及发展过程,可以开阔分析病情的思路,全面了解病情发展,有效制定护理计划,积极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长按指纹识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wh/139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