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暗藏的“隐形杀手”——血栓,作为血液流动的“路障”,会阻碍血液循环,堵住生命要塞。据统计,血栓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远超过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造成的死亡。 血栓可导致脑梗、心梗、肺栓塞 血栓堵塞脑部血管会导致脑梗,脑梗可造成偏瘫、失语、视觉或肢体感觉等神经功能障碍; 血栓堵塞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会导致心梗,心梗会引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症状; 血栓堵塞肺部血管可导致肺栓塞,肺栓塞会引发心肺功能障碍、胸痛、呼吸困难、咳血、晕厥等; 血栓堵在小腿深静脉、股静脉或者髂骨静脉,统称为下肢静脉血栓,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或者长期卧床的患者,可导致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肺栓塞。 四个信号须警惕 突然眩晕 突然眩晕是血栓极为常见的前兆,会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甚至发生昏厥现象。若两天内连续眩晕五到六次,那么需要高度重视。 手脚发麻 平时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的手指部位出现了明显的发麻表现,需要高度重视。因为手指部位的发麻和血栓形成有关,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局部缺血缺氧,可能会导致神经受到损伤,进而引发明显的麻木症状。 睡觉时流口水 如果家里的老人睡觉时流口水,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有可能是血管堵住了。原因在于,当出现血管堵住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了不协调一些表现,于是就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肿胀 血栓在静脉中形成,血液无法回流到心脏,压力会导致液体扩散到腿部组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单侧腿突然肿了,更要警惕。 四个习惯预防血栓 控血压 高血压患者因为血压过高会让血管平滑肌的功能出现障碍,让血管内皮受损,这样会让血栓爆发的机率加大,而且高血压患者还会伴有血脂异常,血黏稠的症状,所以相对来说,更容易出现血栓,这类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压,平时也应该多注意,饮食最好清淡一些。 控血脂 建议饮食以少油、多吃大豆为原则,大豆卵磷脂含量丰富,卵磷脂具有乳化、分解油脂的作用,可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清脂质、清除血液中的过氧化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及中性脂肪含量降低,减少脂肪在血管内壁的滞留时间,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防止由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 服用卵磷脂对降低高血脂和高胆固醇具有显著的功效,但天然卵磷脂容易被氧化破坏,因此推荐有抗氧化剂保护的优质卵磷脂。 降血糖 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柑橘等,控制总热量,这个总热量不仅包括主食,而且包括副食、烹调油及零食,每天吃的食物要保证多样化和均衡营养,口味清淡,少盐少油。 易患血栓人群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小血管平滑肌阻力会增加,阻力增加会损伤血管内皮,这些都会增大血栓发生的风险系数。因此,高血压人群千万别大意,一定在平时做好预防工作。 高血脂 人体摄入适量的脂类物质有助于身体正常运转,但摄入过多,使其长期存在于血管中,高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会直接沉积在血管壁上,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并形成斑块,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堵塞血管、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梗或脑梗。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是动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是一种代谢异常的疾病,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这种疾病还会引起血管内皮的能量代谢异常,损伤血管,增大血栓形成的风险系数。在长期高血糖的作用下,动脉内皮细胞容易受损,血管壁的通透性也会变差,脂质容易沉积在血管内皮,血流缓慢,极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 脑血栓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50%以上,为一般人群的10~20倍。 吸烟人群 吸烟会引起血管痉挛,使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血栓的形成,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中,会引起血管缺氧及营养障碍,可导致血管内膜增生、管壁肥厚、管腔狭窄、血流减慢。 久坐不动 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几率。 上海疾控:做到这5点,和血栓说byeb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