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血栓日的由来 RudolfVirchow(–)是19世纪最著名的德国医生,同时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人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病理学家、史前学家、生物学家和政治家;他创建了细胞病理学,被誉为病理学之父(FatherofPathology);他开创的医学社会学,将医学模式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改变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了解不仅仅包括对疾病的生理(生物医学)解释,还包括了解病人(心理因素)、病人所处的环境(自然和社会因素)和帮助治疗疾病的医疗保健体系(社会体系)。 年,Virchow教授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的概念;命名了“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三个血栓相关名词;提出了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一百六十年来,该理论仍在一直指导着血栓疾病的医学实践。 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onThrombosisandHaemostasis,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WorldThrombosisDay,WTD),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期望通过WTD提高公众对血栓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号召世界各地不同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血栓形成这一沉默的杀手。 年10月13日,是全球第三个“世界血栓日”。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ISTH的号召,将在这一天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 血栓的危害血栓栓塞,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血栓栓塞是一种由于动脉或静脉中形成了血凝块而导致的潜在的致死性疾病。血栓一旦形成,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甚至脱落移行至其它器官。 血栓栓塞导致严重后果,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杀手——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均与之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每发生四例死亡,就会有一例与血栓相关。 血栓栓塞可以分类为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动脉血栓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静脉血栓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其中,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是动脉血栓的4倍。 由于近年来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广大群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度大大提高;同时,因为静脉血栓和外周动脉血栓的症状易被忽略,导致此两种疾病成为大众医学知识的盲区。WTD专家委员会Ipsos-Reid研究发现,公众对于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知晓度,远低于心衰、脑卒中、高血压、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艾滋病等其他疾病。数据显示公众对于VTE的认知程度很低,知道血栓栓塞可以预防的成年人不足50%。 因此,年世界卫生大会(WHA)决定通过一项全球目标,即:到年使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降低25%。为实现这一目标,世界血栓日专家委员会指出,WHA必须直接干预血栓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年5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与世界血栓日专家委员会联合在第6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呼吁世界卫生组织(WHO)加强对血栓栓塞的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