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静脉血栓防治已经是近几年抗凝领域的重点,年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妇产科相关的推荐意见如下。 01 妊娠期预防(1)需长期应用VKA抗凝的备孕女性,建议在受孕后改用LMWH。(2)需接受药物预防的妇女,推荐使用LMWH。(3)因VTE正在抗凝治疗的妇女,妊娠后应再次评估。如需继续抗凝,推荐在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以及临产前应用LMWH。(4)对于有先兆子痫风险的妇女,推荐自妊娠中期开始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直至妊娠结束。 对于多数不需要住院的妊娠妇女,可进行临床观察。由于VKA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畸形,故妊娠期应避免使用。妊娠妇女应避免使用口服凝血酶抑制剂和FⅩa抑制剂。 02 妊娠期VTE复发的预防(1)患有VTE的孕妇,建议应用LMWH至产后6周。(2)VTE复发风险较低的孕妇(暂时性危险因素导致的VTE单次发作,与妊娠或雌激素无关),建议产前进行临床监测。(3)对于具有中、高危VTE复发风险的孕妇,包括不明原因单次VTE发作、妊娠或雌激素相关VTE、不明原因VTE多次发作而未接受长期抗凝治疗者,建议产前使用预防剂量或中等剂量LMWH。(4)对于既往长期应用VKA治疗的妇女,建议妊娠期间调节LMWH剂量或应用75%治疗量的LMWH,产后继续长期抗凝。 对于潜在VTE复发风险妇女,妊娠期间严密临床监测,及时采用药物预防。 03 产后预防(1)分娩后仍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建议延长抗凝预防至产后6周,可考虑预防至3个月。(2)哺乳期妇女,如使用华法林或UFH,推荐继续使用上述药物;使用LMWH或达那肝素者,推荐继续应用。(3)对于哺乳期妇女,推荐采用直接凝血酶和FⅩa抑制剂之外的其他抗凝药物。(4)哺乳期妇女如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心血管疾病,建议继续该治疗。 妊娠妇女VTE发病率是非妊娠妇女的4~50倍,自妊娠早期始发生血栓的风险就有所增加,产后最高,尤其是产后1周。产后发生VTE的相关危险因素见下表。 表产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OR值6) 次要危险因素(当合并存在时OR值6) 制动(产前严格卧床≥1周)手术产后出血≥ml BMI30kg/m2 多次妊娠 既往VTE病史 产后出血ml 子痫前期伴有胎儿生长受限 吸烟10支/d 易栓症 胎儿生长受限(胎龄+性别校正的出生体重25百分位数) 抗凝血酶缺乏症 V因子Leiden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 易栓症 凝血酶原GA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 蛋白C缺乏 蛋白S缺乏 内科疾病 子痫前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脏病 镰状细胞贫血 输血 产后感染 注:VTE:静脉血栓塞症;BMI:体质指数;≥1个主要危险因素,或≥2个危险因素,或急诊剖宫产有1个危险因素时,提示产后VTE3% 04 剖宫产术后预防(1)对于存在1个主要或≥2个次要危险因素者,建议给予LMWH预防或机械预防。(2)对于存在抗凝药物使用禁忌的妇女,建议采用机械预防至分娩(GCS或IPC)。(3)对于存在VTE高度风险且产后存在多重血栓形成风险的妇女,建议采用LMWH联合机械预防,优于单用LMWH。 剖宫产术后应用机械预防应充分权衡利弊,能够降低产后出血的风险,但也存在临床应用不便之处。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