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今年80岁,4天前出现活动后右下肢疼痛麻木,行走30米后就疼痛麻木难忍不能行走。家属为求诊治来到我院,经彩超检查诊断为:右下肢动脉血管闭塞! 1病情危急,治疗难度大 下肢动脉闭塞若不及时处理,不但会引起下肢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同时,病人80岁高龄,又有冠心病、脑梗塞等病史,给治疗增加了新的挑战。 “患者送至我科时,疼痛难忍,右下肢发凉,足背动脉波动消失,行走困难。”心内科刘曼主任主任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为病人进行介入治疗,开通下肢血管,争取保住这条腿。 2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 11月5日9时,李大爷被送入导管介入室进行手术。造影显示:右髂外动脉远端、右股深、右股浅上中段闭塞,右股浅动脉远端经侧枝缓慢显影,右腘动脉多发严重狭窄,右腓动脉显影可,右胫前、胫后动脉多发闭塞。 血管闭塞 专家首先为患者行血栓旋切,逐段旋切清除动脉血栓。再通过球囊扩张,扩张动脉狭窄段。最后造影右下肢动脉血流恢复、血管通畅。历史2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中 3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感激万分 术后李大爷右腿动脉搏动良好,疼痛感消失,皮肤温度恢复正常,成功保住了肢体。术后第二天,李大爷已经可以下床活动。李大爷的子女激动地表示“太感谢咱们医生了!如果没有你们的及时治疗,我父亲的腿可能就保不住了。医院了!” 随着我院介入导管室的成立,我院介入治疗水平日益成熟。目前我院能够开展的介入项目有: 1心脏的介入治疗冠脉的介入治疗,包括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 心脏电生理检查、射频导管消融术(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房颤、室速等各种心律失常);起搏器 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 2外周血管的介入治疗外周动脉狭窄、闭塞;静脉血栓;下肢静脉曲张 脑血管介入 3各种肿瘤的介入治疗4妇科的介入治疗我院血管医学科门诊已成立。联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 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症状。表现为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患肢疲劳、酸痛;休息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再次行走后症状复现;另外,酸痛的部位与血管病变的位置存在相关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多由轻微的肢端损伤诱发。 医院心内科刘曼主任提醒,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见于中老年人,常伴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症状一般由轻至重逐渐发展,但在动脉硬化闭塞症基础上继发急性血栓形成时,可导致症状突然加重。 出现哪些表现就要高度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如果本身就发生过脑梗、心梗的人,要及早去查一下有没有“腿梗”的可能。糖尿病患者也要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出现。另外,如果走路感觉酸、麻、胀,甚至走一段歇一段的时候,就要去看看是不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B超能看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吗? 只要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说明是下肢动脉闭塞症吗? 当然可以通过B超来观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是中老年人动脉血管中出现粥样硬化斑块是常有的事,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并不能代表疾病。因此,不能因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说明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是,如果B超发现了斑块,也不能忽视,必须警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 下肢动脉闭塞症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怎么区分? 很多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不很熟悉,反倒对脉管炎认识更普遍,常常被人混淆。其实脉管炎是一种中年男性比较容易得的动脉炎性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往往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三高”人群比较容易得。 怎么预防下肢动脉闭塞症?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 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防主要在于严格控制动脉粥样的硬化的危险因素,要严格监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 外周介入手术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手段,具有见效快、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