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动脉斑块怎么办

时间:2020-11-17 5:36:38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随着健康理念的推广,40岁以上的人群基本都有体验过健康体检的经历,体检报告中有一项颈部血管彩超提示颈部血管动脉斑块。

大家对这样的结果都会很紧张,觉得斑块如果掉下来就会出现生命危险,于是很紧张,要求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正确认识动脉斑块。

1.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

动脉斑块实际就是动脉硬化的表现形式。动脉硬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一张经典的图告诉我们动脉硬化是怎样形成的。

图片箭头指向显示了动脉管壁内膜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的过程。

?从最先开始的血管内膜逐渐增厚,慢慢内膜下脂质沉着,内膜纤维增生,成为脂质斑块。

?随着斑块长大,造成血管腔狭窄,狭窄程度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一般管腔狭窄超过75%,则定义为动脉血管重度狭窄,中到重度狭窄的血管会导致狭窄远端心肌出现供血不足,临床上会有心绞痛的症状。

如果斑块慢慢长大至管腔闭塞,这是临床定义的慢性闭塞性冠脉疾病。

如果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临床上就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血供。

形成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有:

?遗传,即心脏病家族史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大于40岁

?吸烟

?肥胖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

?高尿酸血症等

前3项是不可抗拒的危险因素;后面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坚持药物治疗是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

2.动脉斑块都要治疗吗?

动脉斑块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有无症状和是否达到严重程度来决定药物干预与否。

一般来讲,没有相关缺血症状,例如:头晕、乏力、胸闷、气短、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相应动脉支配区域缺血症状,或者血管彩超或者血管成像未提示为中度-重度下肢,那么,是可以定期复查彩超或血管成像观察斑块及血管腔狭窄程度,可以不用药物治疗。

当然,如果有上述症状,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应该积极药物治疗,维持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在正常范围,以降低远期并发症。

3.发现斑块是否需要吃药?

传统意义上引起斑块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糖、吸烟及饮酒,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脂类物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诱发斑块体积增加。

因此发现斑块后血压、血糖都要通过药物控制在正常范围。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该戒除就戒除吧。

比较纠结的是降血脂药物什么时候开始应用,由于斑块的主要成分就是脂类物质,降低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就是控制斑块成分的来源,理论上对于防止斑块体积增大是有意义的,但是考虑到降脂药副作用的因素,并不是发现斑块就要吃降脂药物。

目前国内外较为统一的意见是如果颈动脉斑块造成狭窄程度小于50%,血脂在正常范围内,可以不吃降脂药,血脂异常就吃药。

如果颈动脉斑块造成的狭窄程度大于50%,无论血脂是否异常都要吃药。因此对于那些体检发现无如何症状,进一步评估为稳定的低风险颈动脉斑块,如果没有高血脂,可以先不吃降脂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控制颈动脉斑块更为适宜。

4.如何复查颈动脉斑块?

很多门诊的患者,一旦发现了颈动脉斑块就非常紧张,每2-3医院复查超声,看斑块是否有变化。

有时由于超声检查者、仪器的误差,轻微斑块厚度的变化,就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很多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每年的增长厚度一般不会大于1mm。

因此复查颈动脉斑块,每年体检时查一次就足够了,没必要短时间内反复检查颈动脉超声。

省下来的精力应该更多的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降低斑块继续生长的危险因素才是最需要做的。

当然这指的是斑块厚度小于4mm,没有造成明显狭窄的斑块,以及稳定的低风险斑块。否则具体复查方式还是请专业医生协助评估更好。

总之,颈动脉斑块其实是反应人体动脉硬化程度的窗口,我们需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zl/120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