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全身性疾病,即使在进行了相关危险因素及心血管病史的校正后,外周动脉疾病(PA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与全因死亡率是无PAD患者的1.6~2.0倍,PAD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等危症[1]。PAD主要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病变,使下肢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包括无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间歇性跛行、严重肢体缺血(CLI)和急性肢体缺血(ALI)。PAD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普遍存在但尚未被重视的疾病。目前对于其临床表现(包括间歇性跛行和肢体关键性缺血)及其不良心血管和肢体结局风险的认识不足。 此外,对其病理生理学的了解不足也限制了有效疗法的开发,尤其是在存在CLI的情况下。该文旨在探讨PA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要素,引起人们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疾病的非典型表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