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年颁布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1)有静脉曲张病史。 (2)沿下肢浅静脉走向,局部突然出现红肿、疼痛的索条状物。 (二)证候诊断 参照《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年)[1]。 脉络筋挛热瘀证:下肢青筋卷曲成团,病变筋脉红肿热痛,呈红肿硬索,肿痛,发热。舌质暗红,脉弦紧。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脉络筋挛热瘀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1.推荐方药:四妙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桃仁、生地、赤芍、当归、川芎、地龙、丹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以上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中医外治法: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金黄散外敷,用清茶调匀,薄薄涂于患处。 (二)西药治疗 规范应用改善静脉回流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三)护理调摄要点 患者应卧床休息,制动; 合理膳食,禁忌辛辣、油腻等; 注重心理护理,及时告知本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心理。 三、疗效评价 参照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一)评价标准 1.临床治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消退。 2.显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变小。 3.有效:患肢发红、肿胀、灼热基本消失,疼痛减轻,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 4.无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无变化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当天病情,按照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年)[J].河北中医,,3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 牵头人:赵钢(黑龙江中医院) 主要完成人: 赵钢(黑龙江中医院) 吕勃川(黑龙江中医院) 张朝晖(天津中医院) 陈淑长(北医院) 徐强(天津中医院) 声明:内容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辑:竹叶 审核:虫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