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

时间:2018-2-11 13:38:25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相关因素,至今仍被各国学者所公认。完整的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集的生理屏障,一旦静脉壁受到损伤,释放促凝物质,使血小板聚集,在此基础上导致血栓形成。

内膜损伤又可释放凝血因子III及其他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酶原被激活,继而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以及各种血细胞共同形成血栓。

任何原因对下肢深静脉的热损伤(如手术中局部渗血,用热盐水纱布的加压)、机械性损伤(如术中的牵拉、压迫)、感染性损伤(如术后深静脉旁的软组织感染)都会造成静脉内膜的损伤。

临床上常见的术中静脉损伤,挤压、静脉注射刺激性的药物如高渗性液体、某些抗癌药、抗生素等,在同一静脉处反复穿刺,静脉内留置导管、静脉置管的各种有创性操作等。

这些情况能引起静脉收缩和内膜损伤。导致管壁内弹力板断裂,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沉积,并网罗各种血细胞而形成血栓。

医院住院期间死于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的患者中,75%是因为慢性病如中风、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部感染者,其肢体活动减少,血流缓慢是主要因素。

近年来研究表明,乘坐汽车、火车、飞机等旅行持续在6小时,尤其是较长时间睡觉者,由于下肢静脉血液的滞缓,使静脉血栓性疾病增加5倍左右。

恶性肿瘤、外伤或麻醉、手术、卒中等使局部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下降。将患者推向血液高凝状态,继而发生血栓形成。

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运动量已明显减少,甚至卧床,加之心肺功能下降,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缓滞状态,在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时还会因制动、麻醉、止血带的使用,对深静脉的挤压,进一步加重大血液淤滞,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胸部、腹部、盆腔,下肢等较大手术等应激状态可释放大量组织因子、凝血酶原、使血液凝固增加,手术造成的失血,脱水也可导致血液浓缩。同时患者的自身因素如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等可促使患者进入高凝状态。

年龄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已得到认可,15岁人群DVT发生率仅为5/10万以下,而80岁以上人群DVT发生率高达-/10万。

多数流得病学调查认为女性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治疗等可使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X因子、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增加。

妊娠时胎盘产生大量雌激素,足月时达到最高峰,体内雌三醇总量可增加到非孕时的倍,雌激素促进肝脏产生多种凝血因子,同时妊娠末期体内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加重了血液高凝状态,目的是使产后胎盘剥离面迅速止血,但这种变化也为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机会。

研究发现,服用避孕药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机会,比正常妇女大五倍。从解剖角度上来看,由于左髂总动脉在左髂总静脉前方越过,使左髂总静脉部分受压,腰骶部的前凸使左髂总静脉后方受压,因而造成左下肢静脉的回流较右下肢缓慢。女性骨盆较宽,左髂总静脉几乎呈直角汇入下腔静脉,造成左下肢静脉血流更较右下肢缓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extremityDeepVeinThrombosis,LDVT)左下肢多见,孕期胎儿增大后对髂静脉的压迫也是使孕产期女性易发生DVT的另一个原因。

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缺少四肢静脉所具有的筋膜外鞘,加之膀胱、生殖器官、直肠3个系统静脉彼此相通,故剖宫产易使盆腔淤血,血液缓慢。

麻醉尤其是硬膜外麻醉使下肢肌肉完全处于松弛状态,而比目鱼肌静脉窦内的血流是依靠肌肉收缩作用向心回流的,下肢肌肉长时间不活动,造成下肢静脉血液淤滞,从而诱发下肢DVT。

手术后较长时间卧床,失去了小腿的肌泵作用,更促使DVT的发生与发展。在血液淤滞情况下,血栓即可在静脉瓣膜尖部和肌肉静脉窦内形成,如果再伴有内膜损伤或高凝状态,血栓就发展。手术后发生LDVT与手术的种类,创伤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密切相关。

END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分享哦,让您的亲人和朋友一起来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中科白癜风国庆感恩回馈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zdyd/89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