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磷脂抗体诱发血栓的机制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ies,APL)是一类异质程度很高的自身抗体,主要以血浆中与带负电的磷脂相结合的蛋白质为靶抗原。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APL主要包括:狼疮抗凝物(lupus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L)、抗β2糖蛋白1(anti-β2-glycoprotein1,anti-β2-GP1)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anti-phosphatidylserine,aPS)。APL是血栓性疾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子。APL通过活化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常规筛查APL可以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二、抗磷脂抗体与血栓性疾病 近年来,大量的回溯性实验和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PL在不同程度上提示血栓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态妊娠以及抗磷脂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风险。APL的常规筛查应用在心血管、神经、血液、呼吸、妇产、内分泌等科室,对于疾病诊断、风险提示和疾病预防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均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在普通人群健康体检中对心脑血管的预警也有巨大价值。 1、APL与易栓症 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APS属于获得性易栓疾病,而APL抗体检测是APS诊断的必要条件(标志性抗体)。年发表在ArthritisRheumatism杂志上关于APS实验室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指南建议,当LA、aCL抗体IgM/IgG(aCL12PL-Ig*-U/ml)以及抗β2-GP1抗体IgM/IgG(β2-GPRU/ml)均为阴性,但是临床仍高度怀疑APS时建议增加aCL和抗β2-GP1抗体的IgA检测。如果所有指标阴性,检测aPS抗体的IgG/IgM/IgA亚型(阳性:aPS≥12RU/ml),有助于APS疑似患者的诊断。 2、APL与脑血管疾病 许多研究表明,APL和血栓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是导致各类血栓发生的高风险因素。APL造成血栓和栓塞可以发生在任何血管床,以静脉血栓或栓塞最为常见,如果血栓发生在动脉,则中枢神经系统最容易受累,常表现为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据报道,抗?2-BP1抗体IgA与aPS抗体IgG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风险因素。在神经系统中,APL阳性除了与偏头痛、休克、短暂性脑缺血等抗磷脂综合征的症状相关外,该指标可作为脑梗塞发作及复发的预测指标。在美国心脏协会/美国中风协会(AHA/ASA)的临床医师指南中,APL被认定为脑梗塞的风险因子之一。中国人群的研究显示aCL抗体和血栓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在例脑梗死患者中,年龄在34岁以下的12例患者aCL抗体均阳性(≥12PL-Ig*-U/ml)。同时还发现,多灶梗死的aCL抗体阳性率为50.9%,较单灶梗死的阳性率明显增高。 下期将为您带来抗磷脂抗体与心血管疾病、SLE血栓风险,及推荐检测人群和检测项目,欢迎继续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怎样治好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