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闵行建成7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设备智能化,服务接地气,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康复,十分便利。一年来,这些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都运行得如何?又有哪些新的服务? 硬件条件好 对病人服务周到 “这里不仅硬件条件好,服务也很接地气,治疗效果也相当明显”。75岁的忻老伯脑卒中出院后转到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病房。康复科医生王伟为其设计了专门的诊疗方案,运用康复和中医相结合的方法,一段时间后,走路有了明显的改善。 5月底,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恢复门诊后,有康复需求的患者陆续来到社区康复中心。89岁的陈阿婆因为髌骨骨折后膝关节红肿热痛明显而就医,王伟和康复团队使用物理因子治疗设备,陈阿婆的红肿和疼痛迅速消退了,也恢复了部分关节的活动。2周后,她已经可以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 在江川社区康复中心,因患脑梗死疾病导致左侧肢体偏瘫的褚阿姨,原先利用助行器或者家人及医务人员的辅助下进行短距离步行训练。自从改为机器人康复治疗后,她可以独立在治疗区进行长时间平衡功能训练、各方向步行训练、下蹲训练,只需要1名医务人员在旁进行简单指导。找到了独立步行的成就感,褚阿姨康复积极性明显提高,康复治疗效果较好,已可短距离独立行走。 说起社区康复中心,住在七宝的张老伯也大加称赞。他腰间盘突出引起腰疼,左脚麻木,通过“中山-闵行医联体”颈肩腰腿痛的多学科诊疗门诊,医院进行脊柱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转至七宝社区康复中心病房。根据他的情况,医院康复团队为其制订了康复处方,并利用智能化康复设备进行康复治疗。术后第9天,张老伯就能够挺起腰板走路了。 10月完成所有街镇全覆盖 据介绍,虽然受疫情影响关闭了2个月,但江川社区成人康复门诊量及门诊病种数量仍有所提升,治疗形式也得到了丰富和完善,拓展肩袖损伤、肩关节镜术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膝骨关节炎、腰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颈椎病等病种。此外,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也融入进药物以及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形式主要有针灸、艾灸、雷火灸、敷贴等治疗。 在马桥,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运用以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先进康复设备,向辖区居民提供各类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康复服务项目,康复门诊、住院服务人群不断增多,患者满意度不断上升,得到辖区居民的充分认可。值得一提的是,康复中心还与家庭医生管理团队对接,给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居家康复,避免居家患者长期卧床带来的一些褥疮及深静脉血栓等后遗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记者了解到,闵行将在今年10月完成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街镇全覆盖建设,通过全区一盘棋推进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标准化、同质化建设,夯实区域三级康复网络体系建设目标,更好地发挥社区康复在整个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中网底支撑的作用,全面提升区内康复服务能级。 记者:陈美玲 图文:区卫健委 原标题:《设备智能化、服务接地气……今年10月,闵行将实现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