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静脉血栓与动脉血栓形成的免疫机制

时间:2021-7-29 13:32:13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急性静脉血栓

1、静脉血栓的起源是在系统性免疫细胞平衡功能状态下,机体无法及时有效清除静脉内胞内感染的细胞/恶性肿瘤细胞而发生的感染性炎症/非感染性炎症。

2、活化的血小板、白细胞膜整合素受体β3、β2与配体纤维蛋白原等免疫性黏附,在静脉内构建可逆性结合的丝状筛网结构,似静脉生物滤器,承担机体的代偿性物理防御,其功能是阻止静脉血流胞内感染的细胞/恶性肿瘤细胞回流全身。当以红细胞为主的血细胞回流滞满生物滤器内,红色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回流至肺动脉,可引发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3、可逆性结合的丝状筛网结构是在血流滞缓状态下完成的。快速血流状态下,可逆性结合的丝状筛网结构是难以被建立和存留的。中性粒细胞膜整合素β2受体与配体X结合,转化为Xa。Xa广泛分布在纤维蛋白原表面,激活下游凝血因子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静脉生物滤器变得牢固。

4、获得性和家族性静脉血栓起源的免疫学机制是相同的,获得性静脉血栓症是获得性免疫细胞平衡功能防线的崩溃,家族性静脉血栓症是先天性免疫细胞基因位点DNA的突变,失去免疫细胞功能的防线。静脉内胞内感染的细胞/恶性肿瘤细胞是静脉血栓形成的扳机。

5、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健全者,静脉内胞内感染的细胞/恶变肿瘤细胞被及时、有效清除,机体不需要建立静脉生物滤器这样的物理屏障,因此,也不可能发生静脉血栓事件。

急性动脉血栓

1、急性动脉血栓患者T细胞功能显著低下,T细胞受体抗原识别、结合能力下降,MHCⅡ类受体活性显著降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能力下降,Thl/Th2/Th17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基因表达异常,Th1应答增强,Th2、Th7及Treg免疫应答降低,NK细胞功能低下,补体级联反应中断,B细胞功能失衡,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趋化、黏附功能显著升高。亦即,急性动脉血栓事件是在系统性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崩溃状态下发生的。

2、机体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崩溃是指免疫细胞失去功能或免疫细胞平衡功能显著低下。急性动脉血栓患者系统性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崩溃,意味着机体免疫系统不能及时有效清除体内致病微生物或体内恶变细胞。

3、炎症反应的基本规律是中性粒细胞趋化和聚集在病灶处,中性粒细胞在体内存活1-3天,死亡前释放活性氧,其拥有强大杀菌作用,但对周围组织细胞亦会无差别杀伤,导致动脉内膜细胞损伤。

动脉是中性粒细胞与病原体搏杀的战场,活性氧可能是动脉内膜炎症性损伤的元凶。内膜损伤后,血小板黏附、聚集在损伤部位,参与动脉内膜的修复,修复过程也是血栓形成的过程。免疫细胞平衡功能正常者,及时、有效清除体内的致病微生物,因此一般难以发生动脉血栓事件。

急性静脉与动脉血形成内外因素异同

1、一般,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患者基因表达的靶向性指向T细胞免疫受体复合物和T细胞免疫功能下调。

静脉血栓与动脉血栓固有免疫中的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系统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整体性和方向性相似。

静脉血栓与动脉血栓适应性免疫中的T细胞、B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整体性和方向性相似。

2、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系统、细胞因子和T细胞、B细胞是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组成的细胞和分子,每一种成分都有防御某些病原体重要的功能区,共同组成免疫防御的程序,发挥正常防御功能。

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患者有共同相似的基因组学表达方向,吞噬细胞趋化、黏附相关基因表达上调。NK细胞抑制受体、杀伤性受体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补体相关基因表达紊乱,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失衡,T细胞相关基因表达下调,B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紊乱。

3、急性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形成的共同特征是血管内膜炎症反应。其是机体发生系统性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崩溃下的血管内/内膜炎症反应。

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内胞内感染性(病毒、细菌等)炎症非感染性(恶变细胞)炎症过程,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可能是动脉内胞外病原体感染性炎症过程,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扮演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启动的重要角色。

4、急性静脉血栓的起源和发生不能有效清除静脉内胞内感染的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以细胞免疫失能为主要表现。静脉生物滤器是为了拦截病态细胞,阻止病态细胞回流全身,但以红细胞为主的血细胞回流滞满静脉生物滤器,红色血栓形成。

5、急性动脉血栓的起源和发生,不能有效清除动脉内胞外病原体,动脉成为病原体与吞噬细胞搏杀的战场,以体液免疫失能为主要表现。中性粒细胞以身殉职,释放的活性氧杀伤病原体的同时,误杀动脉内皮细胞,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在动脉内皮细胞损伤处,血栓形成。

不论是静脉还是动脉血栓形成,最终看似病态,实则是源于机体防御功能替代过程中的失衡。

6、机体系统性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崩溃状态下,血栓形成概率高。发生静脉血栓或动脉血栓,或静脉、动脉两种血栓同时形成?血栓何时发生?血栓发生的具体部位在哪儿?取决于侵入循环系统异型抗原细胞的触发时机和部位。

现实的不可知性在于侵人机体循环系统内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毒力和是否发生恶性肿瘤。人为清除致病微生物和恶变细胞的思路,使我们永远跟着疾病后面跑,免疫细胞平衡功能的动态维护才是预防血栓性疾发生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乐民.血栓病的起源与发生——免疫细胞平衡功能崩溃与启动机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SilvisSM,deSousaDA,FerroJM,CoutinhoJM.Cerebralvenousthrombosis.NatRevNeurol.Sep;13(9):-.

3.WatsonHG,KeelingDM,LaffanM,TaitRC,MakrisM;BritishCommitteeforStandardsinHaematology.Guidelineonaspectsofcancer-relatedvenousthrombosis.BrJHaematol.Sep;(5):-8.

4.WolbergAS,RosendaalFR,WeitzJI,JafferIH,AgnelliG,BaglinT,MackmanN.Venousthrombosis.NatRevDisPrimers.May7;1:.

5.GorogDA,FayadZA,FusterV.ArterialThrombusStability:DoesItMatterandCanWeDetectIt?JAmCollCardiol.Oct17;70(16):-.

6.ODonnellM,ShatzelJJ,OlsonSR,DaughetyMM,NguyenKP,HumJ,DeLougheryTG.Arterialthrombosisinunusualsites:Apracticalreview.EurJHaematol.Dec;(6):-.

扫描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dbx/1406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