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文献微波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静脉

时间:2017-6-23 23:43:5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近3年来,笔者采取微波血管腔内凝固结合静脉穿刺凝固方法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3例住院患者中,第1、3位纳入治疗组,第2位住院患者纳入对照组。

治疗组

(微波血管腔内凝固结合曲张静脉穿刺凝固治疗组):例。男58例,女68例;平均年龄53.6岁,其中60岁者72例(占57.1%)。左下肢静脉曲张65例,右下肢39例,双下肢22例,共条肢体。有足靴区溃疡8例。病程6个月至52年,平均病程17.2年。

对照组

(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手术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2.8岁,其中60岁者32例(占53.3%)。左下肢静脉曲张28例,右下肢19例,双下肢13例,共73条肢体。有足靴区溃疡4例。病程6个月至51年,平均16.9年。两组患者术前均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与彩色多普勒检查(附表)。两组临床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手术方法

治疗组

设备采用国产MHz、功率0~W微波手术治疗仪(静脉曲张治疗专用机)、兼带有激光导向系统的特制血管腔内微波辐射器等。均在静脉麻醉下或在针刺复合静脉麻醉下手术。于患肢踝部或膝内侧或腹股沟部,穿刺或切开大隐静脉置入微波血管腔内辐射器,此辐射器头端内置激光发光源可指示方向位置,根据患肢静脉内径宽度,体型胖瘦,选择不同的微波发射功率与凝固时间,将主段大隐静脉逐段逐次凝固封闭,下肢浅静脉曲张严重的病例,采取曲张静脉酌情用微波辐射器多点静脉穿刺凝固,封闭属支静脉。术毕,先套弹力袜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患肢至术后1周,然后换穿弹力袜1~2个月。

对照组

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交通支结扎术。术后弹力绷带包扎患肢至术后2周。伤口术后7~10d拆线。换穿弹力袜1~2个月。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2.1麻醉及手术时间

治疗组每肢体血管腔内微波凝固手术时间为7~21min,平均12.5min。采取静脉麻醉或针刺复合静脉麻醉,时间短,麻醉用药量少,易快速苏醒恢复。对照组每肢体手术时间为22~95min,平均45.6min,因采取硬膜外麻醉,相对操作复杂、费时,术后影响胃肠功能。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术中出血量

治疗组0~10mL,平均2.5m;对照组20~mL,平均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患者术后症状改善、下床活动、住院时间

治疗组

无切口及穿刺部位感染,无伤口及下肢疼痛,仅术后当日存在因弹力绷带加压的紧束感,个别病例患足轻度暂时性肿胀,术后2~3d后恢复。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觉;术后1~2h患者均自行下床活动。住院时间2~10d,平均5.3d。

对照组

均因有大腿上段、小腿及踝部多处切口,术后伤口7~10d拆线,伤口感染3例;47例(占78.3%,47/60),术后患肢与伤口均有不同程度疼痛感,平均持续6~9d。术后6~24h下床活动,但活动受伤口及创面的影响而受限。住院时间8~14d,平均9.6d。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患肢外观变化

治疗组

条肢体术后第2天浅静脉曲张均变平坦,5条患肢术后第2天轻度肿胀及因弹力绷带包扎过紧至大腿表皮破溃,重新调整绷带压力抬高患肢后肿胀在2~3d消失。38例术前色素沉着者,术后2周后有28例明显变淡;22例术前湿疹样变化者中,17例从术后1周开始明显好转。8例术前足靴区溃疡经中西医结合换药后分别于术后8~14d愈合。全组病例术后仅在踝部有一处约0.5~1cm的不易察觉的小切口痕迹,或在腹股沟区有约2cm小切口痕迹。

对照组

69条肢体术后浅静脉曲张均消除,4条患足术后第2天轻度肿胀,调整绷带抬高患肢后2~3d消退。21例术前色素沉着者,术后2周后有18例明显变淡;11例术前湿疹样变化者,7例从术后1周开始明显好转。4例术前足靴区溃疡经中西医结合换药后分别于术后9~16d愈合。对照组病例术后均在大腿上段、小腿及踝部多处留有明显切口瘢痕。

2.5两组手术并发症与复发情况

均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肺血栓栓塞症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小腿皮肤局部麻木感,治疗组发生21例(16.7%),程度较轻,平均消退时间为2.5个月;对照组发生19例(31.7%),平均消退时间为5.5个月。术后复发情况:治疗组随访例,6~24个月;对照组随访56例,6~24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复发病例。

2.6术后下肢浅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变化

治疗组术后第2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下肢大隐静脉,发现内径明显缩窄,无血流显示。二维超声见管腔内有血栓及稍强回声的光点、光带、血管壁明显增厚毛糙,完整性破坏。术后2周在前述基础上管腔内纤维化形成,管腔内部完全闭锁。对照组术后患肢大隐静脉与部分属支静脉缺如。

讨论

微波静脉腔内凝固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利用微波对组织热凝固效应,将微波辐射器直接作用于静脉腔血管壁,使其在小范围内实现瞬间(几秒内)产生具有一定穿透性的高温将组织凝固,继而使血管腔逐渐纤维化,最终完全闭锁。微波凝固加热属于内源性加热,其微波组织热凝固效应与其他能源加热方式相比,具有热效率高、升温快、组织受热均匀,热穿透性适度,短时炭化不明显,热凝固范围易调控等特点,热凝固后不易形成移动性血栓。动物实验证实,微波凝固后3d细胞变性,出现不完全性坏死;7d发生不可逆性坏死。所以,术后血管再通之可能性极小,安全性较高。

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的目的一是减轻症状;二是美化外观;三是预防后续疾病;四是改变恢复皮肤症状和促进溃疡修复。本组资料显示,采取此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麻醉简单,手术简捷,手术费时少,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效果确切,对患者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患者美观无疤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相对而言,手术用的微波手术治疗仪价格经济,医院易于推广。

本治疗组所有病例均未结扎大隐静脉及其5个属支,对大隐静脉的交通支也未行特殊结扎处理。经2年多的临床实践证明未见复发。综观年以来,国内外学者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在治疗的大宗病例中均未采取结扎大隐静脉高位属支,均认为近3~5年复发率不高。本组治疗中,采取了曲张静脉的皮下穿刺整段凝固封闭方法,故笔者认为不需要再对交通支进行专门的结扎处理。

适应证的选择,原则上与传统手术患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一致。其手术禁忌证为:下肢深静脉有血栓、血液高凝状态、制动患者、妊娠妇女、急性感染性疾病、体循环障碍、严重出血性疾病、各种全身疾病导致的全身情况较差等。相比之下,该手术对患者的麻醉要求放宽了。

采用微波腔内凝固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对在中度以上伴有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例,应在修复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基础上,再采取此法处理下肢浅静脉曲张,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微波腔内凝固术在操作中微波能量因人而异,加以适当调整;操作要精确,应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术后弹力绷带包扎应确实、适度,时间至少1周,然后改穿弹力袜;早期下床活动对患者是重要的。由于传统手术,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仍有近5%~10%的复发。故微波腔内凝固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远期疗效仍需更长时间随访观察。

文献引自:王小平,粟文娟,王珊珊,宋武,王群,张宇。微波血管腔内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5(12):-.









































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dbx/79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