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过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的相关诊断和临床表现,今天就其相关用药治疗进行介绍。 出血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对于出血和血栓类疾病的药物大致可以分为止血和凝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溶血栓药物。 止血与凝血药物 对于出血性疾病,根据止血和凝血机制,可以分为血管止血药,血小板止血药,促进凝血因子活性止血药,凝血因子制品,抗纤维蛋白溶解止血药以及外用止血药。 当体内毛细血管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时,血管的通透性增高和收缩性减低,会出现皮肤或粘膜出血的临床表现,使用血管止血药治疗。 包括1、肾上皮色素缩氨脲复合物,主要有安洛血和阿度那。 2、酚磺乙胺或羟苯磺乙胺,称为止血敏或止血定 3、垂体后叶素(主要含有升压素和催产素) 4、雌激素(笨甲酸雌二醇和雌三醇) 5、维生素C和路丁(维生素P) 6、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的减少和质量的异常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出血表现,需要血小板止血药?。 包括立止血(又称巴曲酶,蛇毒凝血酶或凝血酵素) 还有一些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 或者直接进行血小板输注 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止血药主要有维生素K,1-去氨基-8-D-精氨酸升压素(DDAVP)以及硫酸鱼精蛋白。 有些时候需要直接输注凝血因子制品 包括新鲜血浆和血线冰冻血浆(FFP),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因子VIII制品,重组凝血因子IX制品,重组FVIIa制品,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制品(IVIG),纤维蛋白原制品等。 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抗纤溶药) 包括6-氨基乙酸(EACA),氨甲苯酸(止血芳酸,PAMBA),氨甲环酸(止血环酸,AMCHA),抑肽酶等。 ?最后还有一类是外用局部止血药 包括凝血酶制品,止血凝胶-纤维蛋白制品,吸收性明胶海绵,胶原可吸收止血剂,微纤维胶原止血剂,氧化纤维素,三七类药物(田七)。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是一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和阻止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的药物。前面的文章也介绍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血小板环氧化酶(Cox-1)抑制剂 2、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经肝细胞色素P酶代谢后,与血小板膜ADP(P2Y12)受体结合 3、西洛他唑(培达)和双嘧达莫(潘生丁),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 4、二磷酸腺苷P(ADP)2P12受体拮抗剂 5、血小板GPIIb/IIIa(αIIbβ2)受体抑制剂 6、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抑制剂 还有其他的抗血小板药物等。 对于抗血小板药物实验室监测主要有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栓弹力图(TEG),全血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FCM,全血性) 抗血小板药物VS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是一组抑制凝血机制和血液凝固,阻止凝血因子活化和参与血,栓形成的药物,前面的文章也提到过,主要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拮抗剂,直接凝血酶抑制药物包括来匹卢定,比伐卢定,阿加曲班,达比加群等,凝血因子Xa抑制剂包括直接的利伐沙班,间接的黄达肝葵钠。 抗凝药物知多少 溶血栓药物 能使已形成的血凝块发生溶解的药物称溶栓药物分为常用药物、激活组织型纤溶酶原(t-PA)的药物和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PAI)激活的药物。 例如尿激酶,链激酶,葡激酶,瑞替普酶,替尼普酶等。 huaz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