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术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之DV

时间:2019-8-17 14:56:1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原文来源:选自《中华医学杂志》,,98(36):-.

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年成立《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在ACCP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5年欧美系列血栓防治指南的推荐意见,对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中国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制订了我国首部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本指南分静脉血栓性疾病、动脉血栓性疾病、心腔内血栓、其他临床情况下的血栓防治问题、血栓性疾病相关的凝血纤溶问题几大部分,限于篇幅,笔者就静脉血栓性疾病中的DVT部分进行阐述,供临床相关科室医师/护士、临床药师、影像诊断医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一)诊断

1.临床疑诊:

(1)DVT的Wells评分:≤2分,提示DVT临床低度可能;2分,提示DVT临床高度可能。(2)DVT临床低度可能的患者,推荐进行高敏D-二聚体检测。如D-二聚体结果阴性,可基本排除急性DVT;如D-二聚体结果阳性,推荐进一步行静脉加压超声(CUS)检查。(3)DVT临床高度可能的患者,CUS检查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D-二聚体检测不能单独作为诊断或排除DVT的依据。(4)以下情况时,若仅单次CUS阴性,建议1周内复查CUS:①DVT临床低度可能且D-二聚体阳性;②DVT临床高度可能,无论D-二聚体阴性或阳性。(5)DVT临床高度可能,如CUS为阴性或不确定,可考虑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静脉血管造影进一步检查。

DVT的Wells评分(表3)是最常用的临床可能性评分量表,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危险因素,评估罹患DVT的可能性。

表3DVT的Wells评分

注:DVT: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侧为准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高敏D-二聚体检测法的诊断敏感性优于全血法和乳胶半定量法(中等敏感度检查法)。

CUS是诊断DVT最常用的客观标准,尤其对于诊断近端DV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对小腿DVT的诊断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腔静脉及髂静脉DVT的评估也会受到技术和肥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2.综合诊断:

推荐联合Wells评分、临床表现、D-二聚体检测结果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地诊断和评估DVT。DVT综合评估和诊断流程见图2。

图2DVT综合评估和诊断流程

注:DVT:深静脉血栓形成;CUS:静脉加压超声检查

(二)治疗

1.急性DVT抗凝治疗起始时间:

(1)临床高度怀疑急性DVT,建议立即开始抗凝治疗,无需等待检查结果。临床低度怀疑急性DVT,如获得辅助检查结果的时间在24h内,建议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是否开始抗凝治疗。(2)急性DVT一旦确诊,如无抗凝禁忌,推荐立即开始抗凝治疗。(3)急性孤立性周围型DVT,如有严重症状或存在血栓进展危险因素,建议立即开始抗凝;如无严重症状及血栓进展危险因素,建议2周内复查影像学,并根据复查结果,确定是否开始抗凝。(4)急性孤立性周围型DVT,2周内连续复查影像学,如血栓无进展,不推荐常规抗凝治疗。2周内连续复查影像学,如血栓进展,但仍局限于远端静脉,建议开始抗凝治疗。急性孤立性周围型DVT,2周内连续复查影像学,如血栓进展至近端静脉,推荐开始抗凝治疗。

抗凝开始时间主要基于血栓形成风险、出血风险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此外,患者的全身情况(如心、肺、肝、肾功能储备)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血栓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1)无其他原因但D-二聚体明显升高;(2)广泛血栓,长度5cm,直径7mm或累及多支静脉;(3)血栓位置靠近近心端;(4)导致DVT的因素不可逆;(5)恶性肿瘤活动期;(6)既往有VTE病史;(7)住院患者。

2.急性DVT抗凝治疗疗程:

(1)继发于可逆性危险因素(如手术、长途旅行、外伤等)的中心型DVT,推荐抗凝治疗3个月。(2)继发于可逆性危险因素的孤立性周围型DVT,一旦开始抗凝治疗,建议抗凝治疗3个月,优于短期抗凝,也优于更长时间(3个月或延展期)抗凝。(3)特发性DVT,无论是周围型还是中心型,推荐抗凝治疗≥3个月。(4)初发、无明显诱因的中心型DVT,评估出血风险,如为中低危,建议延长抗凝治疗(3个月);如为高危,推荐抗凝治疗3个月。(5)复发性DVT,如出血风险低危,推荐延展期抗凝治疗,优于3个月抗凝;如出血风险中危,建议延长抗凝治疗,优于3个月抗凝。如出血风险高危,建议3个月抗凝,优于延长抗凝。(6)如诱发DVT的危险因素持续存在或不能去除,推荐在充分评估出血风险的前提下,延长抗凝时间,直到DVT的危险因素去除。(7)对于接受长期抗凝治疗的DVT患者,应定期进行风险-效益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抗凝治疗。(8)恶性肿瘤相关的DVT,抗凝治疗≥3个月。如果肿瘤处于活动期或正在接受治疗,建议长期抗凝治疗。

抗凝是DVT治疗的关键。据DVT复发率的不同,从最初诊断DVT开始,抗凝治疗分为3期:(1)初始期抗凝:一般指≤7d;(2)长期抗凝:一般指7d到最初3个月;(3)延展期抗凝:3个月且无明确终止时间点。延展期抗凝过程中需对患者发生血栓与出血风险定期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患者的出血高危因素见表4。

表4抗凝治疗的出血高危因素

注:出血风险评估:0个因素:低风险;1个因素:中度风险;≥2个因素:高风险

3.急性DVT初始抗凝药物选择:

(1)不合并肿瘤的急性DVT的初始抗凝,推荐应用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或LMWH。(2)合并肿瘤的急性DVT的初始抗凝,推荐应用LMWH。

目前DOACs中利伐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已在国内获批治疗急性DVT。急性孤立性周围型DVT,如确定开始抗凝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急性中心型DVT。

4.急性DVT长期抗凝药物选择:

(1)不合并肿瘤的DVT,建议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长期抗凝治疗,优于维生素K(VitK)抑制剂(VKA);如不愿意或不能应用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建议应用VKA,优于LMWH。(2)合并肿瘤的DVT,建议应用LMWH长期抗凝治疗,优于VKA和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

上述用药推荐的主要依据:(1)降低DVT复发;(2)长期用药的出血风险;(3)长期用药方便、经济。

5.急性DVT延展期抗凝药物选择:

对于接受延展期抗凝治疗的DVT,不建议在3个月后更换抗凝药物。

如果患者病情变化、在长期或延长治疗期间个人偏好发生改变,可考虑更换抗凝药物。

6.急性DVT抗凝疗程结束后的替代治疗:

(1)特发性中心型DVT,抗凝疗程结束(无需延展期抗凝或不愿继续抗凝治疗)后,如无禁忌,建议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复发。(2)特发性中心型DVT抗凝疗程结束后,建议应用舒洛地特降低复发风险。(3)抗凝治疗终止后1个月,根据D-二聚体水平和患者性别,确定是否需进行延展期抗凝治疗。

(1)由于阿司匹林预防VTE复发的疗效远不及抗凝药物,对于需接受延长抗凝治疗的患者,不推荐阿司匹林作为抗凝药物的合理替代。(2)终止抗凝治疗后,男性患者VTE复发的风险是女性患者的1.75倍;1个月内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VTE复发的风险是D-二聚体阴性患者的2倍。对此类患者决定是否停止抗凝治疗应更加谨慎。

7.抗凝治疗期间DVT复发的治疗:

(1)VKA治疗期间INR达标或DOACs(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治疗依从性好者,若复发,建议换用LMWH治疗≥1个月。(2)LMWH治疗依从性好者,若复发,建议LMWH剂量增加1/4~1/3。

规范化抗凝治疗后DVT复发并不常见。临床上遇到此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是否真正存在DVT复发,其次应从治疗和患者自身两方面分析复发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选择相应的处理策略。肿瘤是导致抗凝期间VTE复发的最常见原因,对于无法解释的VTE复发,需考虑患者合并肿瘤的可能性。

8.应用肝素治疗DVT相关问题:

(1)若选择LMWH或UFH作为急性DVT初始抗凝药物,且VKA作为长期抗凝药物,推荐在应用LMWH或UFH治疗第1天即开始联合应用VKA,并于INR≥2.0持续24h以上时停用LMWH或UFH。(2)若应用UFH治疗,推荐持续静脉给药并根据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监测结果调节剂量,直至APTT延长至抗凝前的1.5~2.5倍,或达到相当于血浆UFH水平0.3~0.7U/ml时的抗Ⅹa因子(FⅩa)活性水平。(3)每日需大剂量UFH治疗而APTT不达标时,推荐通过监测抗FⅩa的水平指导用药剂量。(4)若应用LMWH治疗急性DVT,不推荐常规进行抗FⅩa水平测定。(5)应用LMWH治疗急性DVT时,若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慎用LMWH),建议LMWH减量并监测抗FⅩa活性。

胃肠外抗凝药物,包括UFH、LMWH和磺达肝癸钠等,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最多的是LMWH,UFH也是常用的药物之一,阿加曲班更适用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或可疑HIT患者。

UFH静脉泵入是DVT初始治疗方法之一。UFH治疗窗窄,临床最常通过监测APTT确保最佳疗效和安全(表5)。因出血风险较高,不推荐反复间断静脉推注UFH。2次/d皮下注射可作为静脉推注UFH的替代方法,只要起始剂量足够且调整剂量使APTT水平达到治疗范围,皮下注射在确保安全同时可达与静脉推注一样的疗效。

表5静脉泵入UFH时APTT的监测与药物调整

注:UFH:普通肝素;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LMWH与UFH相比,对FⅩa抑制作用更强,生物利用度更高,半衰期更长,发生HIT概率更低。二者均可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按体重给药,多数患者无需监测。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妊娠时)需测定血浆抗FⅩa水平以调整剂量。常见LMWH基本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药,剂量如下:依诺肝素1mg/kg,2次/d;那屈肝素0.1ml/10kg,2次/d;达肝素若按U/kg,2次/d,若按U/kg,则1次/d。

9.应用VKA治疗DVT相关问题:

(1)接受华法林治疗者,推荐INR维持在2.0~3.0;高龄患者INR范围可下调至1.8~2.5。(2)接受华法林治疗者,建议初始剂量为2.5~5mg/d;75岁及存在高危出血风险者初始剂量可进一步减低。(3)设定华法林初始剂量时,不推荐常规进行药物遗传学检测。(4)应用UFH、LMWH或磺达肝癸钠桥接华法林治疗时,推荐直到INR目标值连续24h维持在2.0~3.0方可停用华法林以外的抗凝药物。(5)长期使用华法林者,每日测定INR,其后2周每周监测2~3次,以后根据INR稳定情况,每周监测1次或更少。对于INR持续稳定者,建议将检测频率延长到最多12周1次。(6)对于应用华法林治疗、前期INR已经稳定者,若偶尔一次INR测定超出治疗范围≤0.5以内(包括增高或降低),建议继续维持目前剂量,并在1~2周内复查,不建议常规应用肝素桥接治疗。(7)INR在4.5~10,若无出血征象,不建议常规应用VitK。若INR10,无出血征象,建议口服VitK。如果出现大出血,建议应用Ⅳ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并联合应用5~10mgVitK,而非单独应用凝血因子。(8)华法林治疗期间不建议常规补充VitK。建议避免同时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包括环氧化物酶-2-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应用华法林期间应尽量避免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除非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机械瓣膜置换、ACS、或是近期进行过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收益明确,或者收益相对大于出血风险。

10.DVT血栓清除治疗:

(1)对于急性下肢中心型DVT或急性上肢近心端DVT,建议单纯抗凝治疗,优于系统性溶栓,优于常规导管介入溶栓(CDT);对于急性中心型或混合型DVT,如全身情况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时,建议选用CDT而非单纯抗凝治疗。(2)已进行CDT治疗的DVT,长期抗凝治疗强度和疗程等同于未行CDT治疗的患者。(3)对于初次发生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发病≤14d、既往运动能力好,预期生存期长的患者,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可作为早期血栓清除的一线治疗手段。(4)血栓清除后,若髂静脉狭窄率50%,建议首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必要时外科手术解除梗阻。

(1)CDT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提高血栓溶解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2)相较于抗凝治疗,CDT增加了出血风险,不作为常规治疗方式;但以下患者可考虑选择CDT治疗:①近端DVT,症状14d、一般情况良好、预期生存期≥1年,出血风险低的患者;②有机会接受CDT治疗的患者;③注重预防PTS,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的患者;④对溶栓治疗的复杂性、高费用及高出血风险有较高接收度的患者。(3)新型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可有效清除血栓,可作为早期血栓清除的一线治疗。对于出血风险小的患者,可与CDT联合应用。由于该项操作对医师及设备的要求较高,因此经验不足的医师或中心应该慎重。

11.急性DVT的住院或家庭治疗选择:

急性DVT,情况允许时,推荐家庭治疗优于住院治疗。

由于DOACs和LMWH的应用,大多数急性DVT患者可在院外接受抗凝治疗。需住院治疗的情况包括:(1)近期(≤7d)手术史;(2)心肺功能不稳定;(3)静脉阻塞症状严重;(4)高危PTE(体循环收缩压90mmHg,或收缩压下降40mmHg,持续15min,排除其他因素);(5)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50×/L);(6)肝功能不全(INR≥1.5)或肾功能不全;(7)其他内科或外科情况需要住院治疗;(8)患者依从性差;(9)地域远、电话联系不便、家庭医疗条件差等。

12.急性DVT患者的早期活动:

急性DVT患者在充分抗凝治疗的前提下,建议早期下地活动,除非患者有严重的肢体肿痛症状。

急性DVT患者在充分抗凝的前提下早期下地活动,不会增加PTE的发生率,同时可降低PTS发生率。

13.慢性DVT的治疗:

(1)DVT发生后2年内,建议每天穿踝压30~40mmHg的2级压力弹力袜(GCS)。(2)PTS导致下肢轻度水肿时,建议使用2级GCS。大多数患者可选择膝长型或腿长型GCS,大腿明显肿胀者应选择腿长型GCS。(3)PTS导致下肢严重水肿时,建议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IPC)治疗。(4)顽固持久的下肢静脉溃疡,建议在局部护理和压力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舒洛地特、七叶皂甙类或黄酮类药物进行治疗。(5)髂腔静脉/髂股静脉阻塞合并溃疡的PTS,无论是否存在反流性疾病、溃疡是否已经愈合,均建议球囊扩张配合支架重建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并预防复发。

对于慢性期患者,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复发,减少和控制慢性静脉高压及PTS的相关问题。

14.腔静脉滤器的使用:

(1)急性下肢DVT,充分抗凝治疗前提下,不推荐常规放置下腔静脉滤器。(2)急性下肢近端DVT,如存在抗凝禁忌,推荐放置下腔静脉滤器。(3)急性下肢近端DVT和PTE,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后,若出血风险降低,建议常规进行抗凝治疗。(4)如需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建议应用可回收型滤器,优于永久型滤器。

下腔静脉滤器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致死性PTE事件的发生。对于存在抗凝禁忌,或规范化抗凝治疗后血栓复发或蔓延的患者,或急性PTE后续状况不佳者(如高危PTE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预防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可作为一种选择。原则上,可回收滤器优于永久型滤器;但若可回收滤器因各种原因未及时取出,其风险要高于永久型滤器。对于某些特殊患者(如高龄、恶性肿瘤患者),仍可选择永久型下腔静脉滤器。

15.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DVT的治疗:

(1)若中心静脉导管仍通畅且有必要使用的,可不必拔除导管。(2)若中心静脉导管已拔除,建议抗凝疗程为3个月,无论是肿瘤患者还是非肿瘤患者。(3)若中心静脉导管尚未拔出,即使抗凝已经3个月,建议继续抗凝,直到导管拔除。

16.内脏DVT的治疗:

(1)对于急性内脏DVT,抗凝治疗开始的时间、疗程和药物选择原则等同于其他急性DVT。(2)对于急性内脏DVT,不常规推荐溶栓治疗,除非患者合并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面临肠坏死风险且抗凝治疗无效时,方可考虑溶栓。(3)合并活动性出血的急性内脏DVT,在成功处理出血部位且患者一般情况稳定时,可考虑开始抗凝治疗。(4)偶然发现的内脏DVT,不推荐常规抗凝治疗;但如患者合并VTE复发的危险因素且出血风险小,建议给予抗凝治疗。

17.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治疗:

(1)有症状的CVT,无论有无出血性静脉梗死,均推荐皮下注射LMWH或静脉使用UFH进行初始抗凝治疗。(2)CVT初始抗凝,推荐使用LMWH或UFH,之后桥接为华法林。如CVT病因明确,使用华法林3个月;如CVT病因不明,使用华法林3~12个月;如为复发性CVT,建议使用华法林终生抗凝。(3)经足量抗凝治疗无效的重症CVT,建议在严密监护下实施局部静脉溶栓治疗。(4)抗凝治疗疗效不佳或进行性加重的CVT患者,建议使用机械取栓。

18.急性浅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如下肢自发性浅静脉血栓形成5cm,建议预防剂量抗凝治疗≥45d。(2)静脉输液所致的症状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建议口服双氯芬酸钠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剂、局部外用双氯芬酸钠软膏或肝素软膏,直至症状消退或应用≥2周。不推荐进行全身抗凝。

预防剂量抗凝治疗对于自发性浅静脉炎是有效的,如果存在对于抗凝费用及抗凝方便性等方面的顾虑,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VTE发生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适当减少抗凝剂量。而对于静脉输液所致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抗凝并不作为首选方式。

微心声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会扩大吗
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yf/1110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