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出奇制胜 第期 回复:“中美”,送你一个特别推送 ““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在现代社会,三十六计不仅用于军事领域,还被广泛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比如在血管外科领域,下肢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就和“无中生有”相切合,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近日,69岁的医院的介入治疗“惊艳”了一把! 前一阵,杨大爷的腿脚开始变得不利索,去市场买个菜来回都得歇好几趟,走不多远就觉得腿疼的厉害,停一停好点,走一走又疼,严重时半夜可疼醒。贴了膏药不管用,按摩推拿也不行,医院检查,CTA示:双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左侧腘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狭窄,胫前动脉闭塞;下肢及足部毛细血管不能显示!最终,杨大叔在骨科被诊断为“左下肢动脉闭塞症”。 原来这就是间歇性跛行! 很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在初期并没有什么不舒服,但是随着动脉狭窄的加重,下肢远端肢体的供血不能满足持续的代谢需求,就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的临床症状。 “典型的间歇性跛行:为由运动引起的特定肌群疼痛,并且疼痛可以在休息后缓解。 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特征性表现,间歇性跛行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侧枝血管循环等多方面因素。 典型的间歇性跛行表现是,行走活动一段距离后开始出现下肢劳累性疼痛,导致患者停止行走,休息10分钟内缓解,可重新恢复行走,通常继续行走同样距离后再次出现疼痛不适,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行走的距离会越来越短。从开始行走到出现疼痛的时间,称为跛行时间,行走的距离称为跛行距离,跛行的时间和距离越短,提示缺血的程度就越重。不典型的症状包括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胀、乏力、发凉等情况。 如何为杨大爷治疗? 考虑到杨大爷年事已高,最终决定为大爷实施微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风险相对较低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的优势: 1、对高危、高龄和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尤为适合,绝大多数不需要麻醉。 2、降低住院天数、并发症和死亡率。 3、可重复治疗,即使失败也不影响血管搭桥。 2月9日,影像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专家庄百溪副主任医师共同“操刀”,为杨大爷实施了“左下肢动脉闭塞选择性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术”。在导管室中,两位专家以Seldinger技术穿刺左侧股动脉,在导丝引导下,引入单弯导管及微导管,将球囊导管选择性插入胫后动脉狭窄部,缓慢持续扩张球囊2分钟,充分扩张后,我们再次造影,杨大爷足背动脉网显影良好,我们再来看下图,手术前后的对比,完全闭塞的动脉血管开通非常满意,并且没有植入支架。 目前,杨大爷已经顺利出院,术后左腿疼痛已经消失,双侧皮温基本相同,他终于又可以愉快的行走了! “医院影像科导管室介绍: 介入导管室是实施介入性治疗的重要场所,是医护人员在X线引导下,进行有创性操作的手术室。它兼有手术室和放射科的特点。导管室配制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血管造影系统,医院放射介入检查和治疗范围,医院心内科、神经外科、周围血管介入科、肿瘤科、骨科、妇科及疼痛科提供良好的手术技术支持。 “介入导管室关联临床科室及可开展的手术项目: 心脏介入(冠脉支架,电生理,射频消融,起搏器植入); 神经介入(动脉瘤栓塞,狭窄支架置入); 外周介入(肿瘤灌注栓塞,血栓溶栓及机械取栓,出血介入栓塞,血管及体腔引流,取石,狭窄扩张,支架置入)。 如您有健康问题, 医院-- 24小时预约 - 文/小中 中美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在线咨询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