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下肢深静脉血栓就是现在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何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为下肢突发广泛性粗肿,胀痛,行走时加剧,可伴低热,后期可出现浅静脉曲张,肢体浮肿,小腿皮肤色素沉着等。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下肢深静脉内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由于创伤或产后长期卧床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瘀血阻于脉络,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聚而为湿发为本病。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瘀血流注,亦发肿胀,乃血变成水之证。”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曰:“产后闪挫,瘀血作肿者,瘀血久滞于经络,忽发则木硬不红微热。”明确地指出了本病的病因和发病特点。 说明它的直接发病原因为跌仆损伤、手术伤害人体,使局部气滞血瘀,瘀血流注于下肢而发。或产后、久病长期卧床,肢体气机不利,气滞血瘀于经脉之中,营血回流不畅;或年老、肥胖、瘤岩等致患者气虚,气为血帅,气虚无力推动营血运行,下肢又为血脉之末,故易发生阻塞。下肢为阴,湿浊易于积聚,如体内有郁热,则发为湿热。 下肢静脉血栓怎么治疗? 本病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西药早期溶栓、抗凝、扩血管等,中后期疗效不佳,而中医药则有良效。中医辨证早期多为湿热下注,后期以气虚湿阻为主,而血脉瘀阻则贯穿始终。 下肢静脉血栓属中医“股肿”范畴,乃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水津外溢而发。治疗当灵活辨证,以活血化瘀,通络利湿为要,或清热利湿,或益气健脾为法,随证加减。本病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本文所治病例均达良效,加之饮食调理,低脂清淡,卧床病人尽早下床活动,或定时活动下肢,可防止血栓形成。 往期精选 视频丨有皮肤问题,需要如何忌口? 科普丨慢性胃炎有什么症状? 视频丨痘痘反复发作总不好,是为什么? 热文丨中医解读引起失眠的原因! 专家简介 白兰地,中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40余年,灵活应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中草药治疗,疗效满意,工作态度好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党员。 擅长 1、银屑病、湿疹、痤疮、带状疱疹、皮炎湿疹、黄褐斑等各种疑难皮肤病; 2、内科杂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