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内的血液处于过高的粘稠状态,那么它本身就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疾病问题。身体内的血液粘稠度过高,很容易导致血液流动不畅,甚至还可能会形成血液堵塞,血栓等问题,增加脑梗死、高血脂等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问题。所以,对于体内的血液粘稠度过高一定不可粗心大意,一定要及时发现它........ 血栓 日常生活中,当你的身体出现下面这些症状时,说明你体内的血液粘稠度过高,别不当回事!01 视力出现阵发性的模糊 大多数人的视力平时比较稳定,正常不会出现看东西变模糊的情况。随着身体机能的衰老,眼睛开始出现模糊的变化,这主要集中的老年人群体中。而在日常生活中,有部分人会由于体内的血液过度粘稠,进而导致血液流畅出现障碍,血液当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传达到视觉神经,引起视觉神经以及视网膜出现缺氧、缺血的情况,进而出现看东西模糊的情况,这就是阵发性模糊。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警惕体内的血液可能粘稠度过高了。 02 身体下蹲时呼吸出现困难 通常来说,体型过于肥胖的人很容易出现血液粘稠的情况。通常这类人在进行下蹲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呼吸不畅或者是呼吸困难,甚至无法蹲着进行体力劳动,更有甚至还会在蹲着的时候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由于体内的血液粘稠度过高,身体在进行下蹲的时候,回流心脏的血液不足,二氧化碳以及氧气没有办法进行交替,身体内的肺部器官以及大脑器官出现缺血的情况,所以身体下蹲时会感到呼吸困难。 03 午饭过后总是很容易犯困 体内的血液粘稠度过高,那么就很容易在每天吃完午饭之后,就必须睡觉;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下午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注意力下降,浑身没有力气等等。只有在午饭之后,经过适当的休息,才会恢复。04 晨起经常头晕,夜间十分清醒 通常来说,我们在经过一个夜晚的休息之后,第二天起来的时候精力应该是十分充沛的。但如果体内的血压粘稠度过高,就很容易导致每天清晨起床之后无精打采,清醒很慢,还有可能会出现头晕的情况。通常这种情况一直会延续到晚饭之后,在进入到夜晚时,这类人通常又表现的十分精神,难以入睡。 学好这几招,血管堵不了 按摩小腿 在平时要多按摩小腿,将双腿自然的弯曲,然后按摩小腿10到15次,由于人体的大动脉血液在流通的时候会经过这里,所以适当的按摩小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避免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血管中。 转脚踝 在我们人身体上有很多穴位,在脚踝处也有,这个部位的穴位可以帮助人体血液的运转,每天适当的转动脚踝能够促进血液的运行。自己坐在椅子上,让脚尖着地,再慢慢转动脚踝,每天早晚转动一次,每次转60秒左右。 睡前泡脚 脚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这是因为科研已经证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有着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多喝水 水堪称为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血液变粘稠的因素。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对于没有基础疾病者,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毫升。有心脏、肾脏疾病者需遵医嘱饮水。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值得提倡。 少吃动物内脏和甜食 少吃动物内脏如肥肠猪脑或猪肚等,其中含有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可加重血液粘稠程度,引起动脉硬化。另外控制甜食,甜食中含有大量糖分,会升高血液中甘油三酯,提高血液粘稠度。 经常锻炼定期体检 不管是爬山还是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可以很有效地促进脂代谢。另外,运动还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建议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50岁以上的人应该定期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可动态观察血粘度指标,做到心中有数。 (来源:守护心血管,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