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还债年关难过官员称降息如雪中送炭

时间:2016-4-22 10:53:4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地方政府还债年关难过官员称降息如雪中送炭

央行终究在时隔两年多后降息了。货币政策出手固然是奔着经济面的不景气去的,问题是,到底是经济的哪一根神经真正触痛了央行?PMI、股市、楼市,还是地方债?这几天,朋友圈流传这样一篇文章:《11·21降息:写给地方政府最后的情书》。这明显不能用诡计论来简单否定。要知道,邻近年末,地方债正面临偿债高峰期和债务清算"解剖期"的两重重压。这个时候的"不对称降息"确切让地方政府大松了一口气。"好比雪中送炭……又好像千斤重担减轻了。"11月25日,西南某省一名要求匿名的政府官员告知《华夏时报》,各地方政府身上背负的巨额债务,在降息后旧债本钱略有下落,更重要的则是,未来自主发债利率下行。根据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的债务10.8万亿元,再加上或有债务,地方债总额为17.9万亿元。今明两年进入还债高峰值,总计有6.3万亿元地方债务急需偿还,各地政府面临大考。11月21日晚间突然降息,央行方面称"为了稳增长和减缓企业融资本钱"。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则认为,资金流向自有其规律,"这次降息主要受益于地方债和医治白癜风要多久房地产,对个体企业贷款本钱着落关系不大。"即便如此,调查发现,巨额地方债未来解构及偿还仍将是一场惊险、漫长之旅。年终临危1救又到年终还债时,"心情哪里能好起来?"上述西南某省政府官员称,年末地方债清算提上日程,同时到期债务要还,这令各地政府压力增加。根据审计署发布的报告,今明两年到期债务总计4.2万亿元,再加上或有债务部分,地方政府今明两年则有6.3万亿元债务到期。另一方面,由于每一年各地投资的现实需求,地方债务还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旧账部分需要展期,新的到期债务需要偿还,如何腾挪资金成为各地政府的大困难。央行11月21日宣布降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地方债部分利率下落了!"江苏某地级市审计局人士听闻降息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地方债本钱将有所着落。根据审计署报告,17.9万亿元地方债范围中,银行贷款约为10.12万亿元,占比为56.56。此次一年期贷款利率着落0.4个百分点,粗略计算地方政府在一年期贷款利息方面最少节省404.8亿元。央行降息究竟为谁而降?林采宜认为,真正受益的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行业,企业并不是真正的受益者,"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基准利率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利率高时银行按大数原则还愿意借,比如20的利率我就拼了,但现在5根本就不借给你了。降息改变不了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判断,利率取决于融资者的承受能力和贷款者对风险的定价"。一家股份制银行江苏常州分行人士称,降息直接下落了地方政府政融平台在银行的利息支出和财务本钱,"但非银行融资包括私募债、信托等利率是固定的,这部分没法降"。各地政府沾恩此次降息,更大的好处恍如还在后头。林采宜称,对接下来各地政府自行发债有好处,"由于地方债发行利率与基准利率挂钩,降息直接拉低了地方债发行本钱。"目前,多地政府正在试行地方债,以公然和透明的方式,逐渐替换之前通过银行、信托等方式的高利率融资渠道,发地方债不但可以用于地方政府项目,也可以用于借新还旧,以低利率资金来偿还之前的高利债务。2014年以来,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范围到达4000亿元,试点省分也由此前的4个增至10个。债务自担困局地方债务正面临清算和整理,此前市场一直认为中央政府会兜底,但现在情形正在改变。10月2日,国务院出台了43号文,即《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随后,财政部配套下发《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算甄别办法》,地方债务的甄别和清算提上日程,按规定,2015年1月5日省级财政部门儿童白癜风的缘由需上报结果。地方政府必须对存量债务分类,哪部分划入政府性债务,哪些划入城投公司列入非政府性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肯定要还,没有纳入其中的,与之前相比风险肯定增加了。"上述西南某省政府官员称,未来非政府性地方债违约的可能性理论上增加了。"国家希望打破地方债此前的刚性兑付,但是地方政府肯定是不想破,体现到具体个案上,没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一家资信评估公司负责人告知本报,未来地方债违约中央兜底的可能性下落,但违约还为时过早。2011年云南城投债风波引发了债市强震,所以不管哪个地方政府,都不希望曝出地方债危机。而从各个地方政府负债水平来看,北京、重庆、贵州、云南、湖北、上海、吉林的债务压力组成"第一梯队",总债务率均超过80,负有偿还的债务率均超过70。地方政府债务高企只是一方面,债务结构性风险和债务期限错配带来的风险更大。民生证券研究院实行院长管清友称,部分市县级地区财政资金可能难以还本付息,有可能成为地方债务风险的引爆点,缘由是地方债务结构集中于低级别政府,从直接负有偿还的债务和或有债务合计来看,市县级占比约70,省级仅占比约30。另外,地方债务集中于中长期资产,面临流动性风险。从地方债务的资金投向看,主要用于市政和交通运输等长时间项目。"两者相加可能导致偿债高峰期地方政府资金链面临流动性风险。"管清友称。政府强调地方债整体可控,但是个别风险难防。东方证券根据上述审计署报告统计,地方政府举债的主体,主要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和政府部门、机构和国有企业,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占比高达近39;其次是政府部门机构超过22,国有企业超过17。过去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既包括低利率的银行借贷、BT模式和发行债券,还包括了信托和私募等高利率的融资模式。过去几年各地政府大力举债的同时,债务不透明导致债务本钱高企,更使得地方债面临巨额兑付压力。"近几年银行利率和影子银行利率高企,政府的偿债压力越来越大。"1资信评估公司负责人认为,解决政府债务窘境,未来继续降息能够进一步舒缓压力。长时间压力待解巨额地方债仿如悬在地方政府头上的一把利剑,如何化解成为当务之急。11月26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中卿表示,地方债在经济增速上行的条件下,可以在上升进程中不断化解、隐蔽起来;但在房地产价格变动、去产能化等市场风险中,再与地方经济交织在一起,化解起来就太难了。旧债压身,但新债还要继续下去,市场预计今年获批的基建项目总投资额度将破万亿。11月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7条铁路的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1998.6亿元。自今年7月份起,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包括铁路、公路、机场及码头在内的多项基础设施项目,触及金额已超过7100亿元。为了告别过去地方融资平台过度举债和不透明的旧模式,近年开始尝试省级地方政府自主发债。2011年,上海、深圳等4地被批准尝试自发政府债券3年后,2014年终于启动了"自发自还"发债模式,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范围限额内,试点地区可自行发行当地政府债券、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在林采宜看来,政府适度举债是公道的,"对经济增长和调解有帮助,关键不是不让地方负债,而是规范管理资产负债表。限制地方政府债务不是主要目的,规范管理才是主要目的。地方债务的可怕在于债务不透明,同时债务本钱非常高。"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地方债务压力仍将延续。虽然走过今明两年偿债高峰期,2016年和2017年的地方债务到期余额仅分别为1.9亿元和1.4亿元,但再加上这几年新债务的转动和原有债务的展期,届时实际需偿还的应当还要更多。那么地方债务在融资本钱上是否是还可以期待更低?上述江苏省审计局人士认为,银行降息只能部分减缓压力,毕竟地方债的总量太大了,但或许在融资价格方面,更大的着落空间会打开。"将来上海自贸区通道打开,各地政府如果被允许到这里向海外投资者发债融资,那本钱又会低更多。"林采宜认为,地方政府债务信誉级别较高,海外投资人会青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jc/8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