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一种警告,告诉我们这里出了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哪里痛就是哪里有问题,但凡是也有例外,有一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可不是这样! 这个地方疼 心跳随时可能停,千万别当骨科病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左手臂没有缘由的突发疼痛,并伴有胸痛症状,千万别当作是劳累引起的骨科问题! 大量的研究发现,左侧手臂疼痛是心脏骤停的征兆。这种疼痛一般为钝痛,而不是剧痛,尽管疼痛不太严重,但要抬起手臂却十分困难。可为什么会这样呢? 疼痛是由于神经受到刺激传到大脑皮层后人体就有了相应的感觉。心脏病发作引起的疼痛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左侧的神经造成的。 所以,如果出现出现了左臂疼痛,千万别简单的以为就是胳膊疼,这可能是心脏在拉警报! ▲杨跃进教授 心更发生前或者心脏病突发前还有那些症状呢?医院杨跃进副院长和团队在分析了一项涵盖全国31个省市家医院1.4万例患者后,发现心梗发作是有症状的,具体如下: 男性急性心梗发作症状:持续胸痛(67%)和大汗(70%); 女性患者: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多,胸痛和大汗则相对少见; 上了岁数的人:症状不太明显,大汗则对老年人最具有价值,也就是说,老年人发作时即便不怎么胸疼,但是出大汗就要注意了。 这里要强调一下,放射痛的范围很广,包括胃、下巴、肩膀、颈部、后背、左臂、左腿、牙、舌头等等部位的。 ▲心脏病放射性疼痛常见部位 测一测 你的心脏老了吗? 正因如此,我们的心脏十分容易衰老。而当它宣告衰老的时候,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开始走下坡路。那么,什么信号提示我们,心脏已经开始衰老呢? 下面的方法,都来测一测: 将手向前伸直,接着斜放下45度,此时静脉往往呈怒张状态。如果手向上举45度,静脉依然明显,呈怒张状态,提示我们患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可能较大; 经常感觉到心慌、胸闷; 一旦劳累的时候,经常感觉心前区疼痛,或者左臂放射性疼痛; 早晨醒来的时候,如果起身较快,会感觉胸部难受; 饭后胸骨后不适,有微胀的感觉,甚至冒冷汗; 晚上睡觉的时候胸部憋闷,不能平躺; 走路时间稍长或者速度稍快的时候感觉到胸闷、气喘、心跳加速;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那就是在提示我们,心脏可能已经出了问题了。 重点 自己记好,再发给亲友 在众多急性发作的心脏病中,本来很多都是可以救治好的,但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不知道正确的急救方法,在关键时刻用些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的“绝招”导致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让预后变差、甚至错过抢救时间,比如说: 看到病人倒下了,立马扶起来; 马上喂水,在不明情况的时候喂药; 用力摇晃患者…… 所以,我们请来了专业医师,给大家普及心梗突发时,最科学、实用的急救方法,大家一定要自己记住了,可以收藏文字,也可以在笔记本上抄好,本身有心脏病的、或者家里有心脏病的,抄好贴在家中显眼位置,以备不时之需。也给朋友们发去提个醒~ 若在家中突发心梗,最好能做到“保命五步曲”: 保持镇定,减少任何活动,含服(舌下含化)硝酸甘油; 拨打急救电话; 就地自然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家中有条件可以吸氧; 注意为患者保暖; 在就近治疗的原则下,选医院进行溶栓治疗。 硝酸甘油急救用法: 发生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硝酸甘油1片。每片含量0.5毫克。 建议把硝酸甘油片轻轻嚼碎后再舌下含服,起效会更快,若病人口干可滴少量开水到口内。 如有条件要同时吸氧,含服五分钟后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可再含服1片,最多可连续含服3次(共3片),每次隔5分钟。 一般含服1~3分钟症状就能有所缓解。 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体位性低血压和颅压、眼压升高等,所以青光眼、脑出血患者应当慎用。 溶栓治疗的3小时关键时间窗: 如果发病3医院的话,溶栓和介入治疗,在救命上没有差异,只要血管及时被疏通了都可医院都是可以做的,而且非常便宜。 此时对于病人来说,每一个心肌细胞都至关重要,如果心肌死了,医院就都没有意义了。 通心血管着手三处 舌头、手臂、饮食 舌头 心脏的反射区 不要以为舌头和心脏离着很远,它们之间就没关系。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介绍到,舌头和心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些冠心病老人有时会感到舌头发麻; 脑供血不足的老人有时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言语不清楚的情况; …… 这些都是心脏异常在舌头上反映出来的症状。 既然心脏的异常在舌头上有所反应,那么通过活动舌头、锻炼舌头,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心脏的作用。活动舌头相当于给心脏按摩,给发动机上润滑油,为健康保驾护航~ 杨力教授介绍: 老年人心脏功能不是太好,容易出现冠心病、脑部缺血等状况,这套舌头操,能够促进整个人的血液循环,对护心很有帮助。 『做法』 将舌头伸出来再马上缩回去,反复20~30次; 舌头向左右来回摆动20~30次; 在口中做5~8次顺时针、逆时针搅拌。 手臂 贯通心包经 人的身体有两条与心脏有关的经络,分别是心经和心包经。心主神明,心经和神智有关;心还主血脉,主要与心包经有关。心包是心脏的护卫,能“替主挡邪”,凡是心血管方面的问题,要从心包经入手解决。 『经络位置』 心包经的走向是从心脏出发,经过腋窝,沿手臂内侧的正中线到达指尖,途中有天池、极泉、内关、劳宫等穴位。 『方法』 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 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饮食 学学日本人 好的经验不分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日本人的心脏状况是最好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日本的冠心病死亡率仅为0.%,全球最低。在55~64岁的男性中,日本人冠心病死亡率还不到美国人的1/10。 为什么呢?科学家研究后发现,日本人的护心方法中,饮食方法最有门道! 1.天天有鱼吃 ——预防心血管病,降低胆固醇 日本人从小的饮食就离不开鱼,他们每天摄人鱼克左右,吃鱼就像吃饭一样,烹煮方法多为低温煮熟、清蒸等。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通过观察发现,每周通过吃一两次鱼摄取2克左右的欧米伽—3脂肪酸,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降低36%,并减少17%的死亡可能。 2.绿茶碾碎了泡 ——更多茶多酚,给心脏加倍保护 绿茶是日本人的最爱,他们喝茶的方法和我们不一样,他们会把茶叶尽量碾碎,然后泡水,连同茶叶末一起喝下去。这种特有的喝茶习惯,可以摄入更多的茶多酚,对血管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绿茶中含有的类黄酮具有保护血管、抗氧化、抗凝血、抗炎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儿茶素能防止心肌细胞受损,加速心脏细胞的恢复进程。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还发现,与一天喝少于1杯绿茶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减少22%,女性则减少31%。 3.喜欢吃纳豆 ——溶血栓,防止心肌梗死 纳豆是日本比较独特的一种食物,传统的做法是,把豆子泡好,放在稻草里,然后埋在雪层下的泥土里发酵,做成的纳豆黏黏的能拉出丝。日本人吃纳豆就像中国人喝豆浆一样普通,连中小学的营养配餐里、老年人福利院中都少不了纳豆。 研究证实,纳豆中的纳豆激酶能“溶解”血栓,防止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 此外,纳豆还富含大豆异黄酮、锌、钙与维生素K,不但能补充雌激素,改善更年期症状,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4.口味轻 ——预防高血压,远离心脏病 有统计显示,日本人平均吃盐量还不到中国人的一半。对于各种食材,他们喜欢生吃、凉拌、水煮、清蒸,拒绝重口味。 吃盐多是非常有害的,盐摄入过多,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高血压。研究发现,吃得太咸,不仅容易导致血压增高,还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血管疾病。 美国心脏协会指出,年全球有万例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脑血管相关疾病致死案例,可能与钠盐的过量摄入有关。 5.饮食结构“三五七” ——代代相传的保健秘诀 所谓“延寿三五七”,就是说饮食上要做到,三高、五低、七分饱。 『三高』 高蛋白:高蛋白主要来源于谷类粮食、水产品、豆类及其制品的的植物性蛋白,和深海鱼的蛋白。 高纤维:是指较为粗糙的蔬菜水果等。 高质鲜度:这个概念跟天然食品更加相近,尽可能吃些新生产出来的食品,少吃加工食品,吃加工品要注意食品保质期限。 『五低』 低脂肪:每人每天摄取脂肪不要超过膳食总热量的15%~30%。 低盐分:每人每天摄取的盐分以不超过6克为度。 低糖分:少吃不含营养素的游离糖(白糖、红糖这种纯糖,而从食物中去获取糖类)。 低胆固醇:指每人每天食用的动物性食品中胆固醇含量以不超过克为好。 低刺激性:食物的口味总体很清淡,油、盐、佐料等都很少。 『七分饱』 是说晚餐不要吃太饱,在还想继续吃的时候离开餐桌。 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它比任何一个器官的负担都重,是我们最应该保护的一个器官。 记住心脏发出的这些警报,别耽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