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血栓性疾病及其实验诊断

时间:2018-12-12 14:19:4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一、A1

1、在肝素抗凝治疗中,检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是

A、PT

B、APTT

C、TT

D、FDP

E、D-二聚体

2、TXA2减少常见于

A、血栓前状态

B、糖尿病

C、心肌梗死

D、脑血栓形成

E、服用阿司匹林类药物

3、下列哪项不是原发性纤溶亢进症的诊断标准()。

A、存在原发性纤溶的基本病变

B、有明显的出血表现

C、实验室检查Fg≤1.5g/L

D、F1+2、TAT、FPA明显升高

E、FDP升高

4、原发性纤溶亢进症与DIC的鉴别诊断是()。

A、PLT:原发性纤溶减低,DIC增多

B、F1+2:原发性纤溶升高,DIC升高

C、FPA:原发性纤溶升高,DIC升高

D、SFMC:原发性纤溶升高,DIC升高

E、D-二聚体:原发性纤溶正常,DIC升高

5、下列哪项与血栓前状态的发生无关

A、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

B、血小板被激活或功能亢进

C、凝血因子含量增高或被活化

D、血液凝固调节蛋白含量增高

E、纤溶成分含量减低或活性减弱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下列疾病,其中哪项不正确

A、败血症

B、大面积烧伤

C、肌肉血肿

D、重症肝炎

E、胎盘早剥

7、下列哪项指标与DIC的诊断不符

A、血小板减少或进行性下降

B、血浆凝血因子Ⅰ低于1.5g/L或进行性降低

C、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

D、AT含量或活性降低(肝病必备)

E、血浆因子Ⅷ:C低于50%(肝病必备)

8、下列哪项不在DIC的诊断标准中()。

A、3P试验阳性

B、SFMC阳性或增高

C、D-二聚体升高

D、AT活性减低(低于60%)

E、肝素治疗无效

答案部分

一、A1

1、

B

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

2、

E

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机制为抑制血小板中环氧化酶,因而会抑制了TXA2的合成。

3、

D

属于继原发性纤溶亢进症的检验标准应为F1+2、TAT、血或尿FPA升高。其余选项均正确。

4、

E

原发性纤溶:D-二聚体正常,DIC:D-二聚体升高。

5、

D

血栓前状态为: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受刺激。②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或功能亢进。③抗凝蛋白含量减少或结构异常。④凝血因子含量增高或被活化。⑤血液黏度增高或血流减慢。⑥纤溶成分含量减低或活性减弱。

6、

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发生于严重感染(败血症、重症肝炎)、严重创伤(挤压伤、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广泛性手术(扩大根治术)、恶性肿瘤(广泛转移、AML-M3)、产科意外(羊水栓塞、胎盘早剥)以及其他疾病等。

7、

D

DIC的诊断的实验室诊断为(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①血小板<×/L(肝病、白血病病人≤50×/L)或进行性下降,或有两项以上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血浆水平升高。②血浆凝血因子Ⅰ含量<1.5/L(肝病<1.0g/L或≥4.0g/L),或呈进行性下降。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μg/L(肝病>60μg/L)或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增高4倍以上(阳性)。④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肝病>5s),APTT自然延长或缩短10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⑤抗凝血酶Ⅲ含量和活性降低(不适用于肝病)。⑥血浆纤溶酶原含量和活性降低。⑦因子Ⅷ:C活性<50%(肝病必备)。

8、

E

DIC的诊断的实验室诊断为(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①血小板<×/L(肝病、白血病病人≤50×/L)或进行性下降,或有两项以上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血浆水平升高。②血浆凝血因子Ⅰ含量<1.5/L(肝病<1.0g/L=或≥4.0g/L),或呈进行性下降。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μg/L(肝病>60μg/L)或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增高4倍以上(阳性)。④PT延长或缩短3s以上(肝病>5s),APTT自然延长或缩短10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⑤抗凝血酶Ⅲ含量和活性降低(不适用于肝病)。⑥血浆纤溶酶原含量和活性降低。⑦因子Ⅷ:C活性<50%(肝病必备)。⑧血浆内皮素-1水平>80pg/ml或凝血酶调节蛋白较正常增高2倍以上。

蜗牛

赞赏

长按







































只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zdyd/105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