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巍巍:AT Ⅲ缺乏症家族病例报告

时间:2016-9-29 11:14:57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吴巍巍:AT Ⅲ缺乏症家族病例报告

年8月13日,第13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于成都盛大开幕。医院血管外科吴巍巍教授向与会人员分享了“ATⅢ缺乏症家族病例报告”。

病例一:

该患者于年9月2日就诊,孕12周,主诉胸闷憋气2周,右下肢肿胀1周。静脉超声显示:腔静脉、左髂总静脉、髂外静脉不完全血栓;右髂总静脉、右股总、股深、股浅、腘、胫后静脉、大隐静脉几乎完全血栓。4医院急诊,查CTPA考虑肺栓塞,予LWMH抗凝治疗后无明显好转;1天前出现胸闷、咯血,入院时加重。

入院后的检查结果为:凝血:(-);易栓症:P-C(-)、P-S(-)、ATⅢ↓;APS相关抗体:ACL(-)、β2-GP1(-)。结果说明ATⅢ缺乏。首先进行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然后给予手术治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双侧髂总静脉CDT),最后转入了妇产科行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引产治疗。

病例二:

该患者于年12月11日就诊,9天前:无诱因出现左大腿红热伴酸胀;1天前:左下肢出现胀痛,无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家族史:1姐查ATⅢ低,无静脉血栓症状;1妹查ATⅢ低,孕期PE+双下肢DVT史。

入院检查,双下肢静脉超声:左侧髂总、髂外、股总、股浅及大隐静脉血栓;双下肢动脉超声:未见异常;CTPA:右上肺肺动脉前段分支、右肺中叶及下叶肺动脉主干及部分分支见充盈缺损;左下肺动脉主干及部分分支、左上肺动脉分支内亦见充盈缺损。

首先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然后给予手术治疗(下腔静脉滤器植入、PMT、CDT)。2周后彩超:左侧股静脉及髂静脉内血栓形成,继续利伐沙班治疗。2个月后彩超:髂静脉通畅,未见血栓。

病例三:

该患者于年1月2日就诊,主诉宫内孕25+1周,阴道出血7小时。18:30: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伴下腹阵痛。20:00:经腹超声:宫内单胎见胎心搏动,胎盘下段中部局部回声减低区,考虑胎盘早剥可能。年8月发现ATⅢ缺乏症,1月前开始自服阿司匹林,查HGBg/L;D-Dimer30.28mg/LFEU、Fbg2.03g/L。双下肢静脉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保胎治疗失败胎死宫内。病理诊断:胎盘静脉可见血栓形成。

那么,什么是ATⅢ缺乏症呢?吴巍巍教授指出,ATⅢ缺乏症分为两种:

(1)遗传性ATⅢ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病率1/,诱发因素包括创伤、手术、妊娠等;

(2)获得性ATⅢ缺乏症,其合成减少会导致肝脏疾病,丢失增加会造成肾病综合征,消耗增加会导致血栓前期或血栓性疾病。抗凝血酶(AT)由肝脏及内皮细胞产生,分为四类,其中ATⅢ最有临床意义,ATⅢ通过抑制凝血酶及内凝血因子IXa、Xa、XIa的活性发挥作用。AT活性降低或者缺乏是血栓的高危因素。ATⅢ缺乏症患者在孕期有较高几率发生流产或其他产科并发症。

ATⅢ缺乏症在妊娠期如何预防及治疗呢?吴巍巍教授指出,对于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

(1)共识建议肝素/LMWH+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孕期预防;

(2)RCT结果示肝素+阿司匹林可改善妊娠结局,且优于阿司匹林单药;

(3)临床常采用LMWH+阿司匹林。

对于ATⅢ缺乏症患者:

(1)孕期抗血栓治疗预防妊娠合并症仍存在争议;

(2)少数非RCT显示,孕期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态妊娠发生率;

(3)目前共识建议患者在分娩前及产后进行抗凝预防DVT。

对于妊娠期急性静脉血栓栓塞(VTE),需在孕期接受dose-adjustedUFH/LMWH抗凝治疗,并在产后维持治疗至少6周,并保证整个抗凝治疗≥6月。对于分娩期患者:分娩前6-24h停UFH;分娩前12h(预防量)或24h(治疗量)停LMWH;通常阴道分娩后4-8h或剖宫产后24h可恢复抗凝。下腔静脉滤器:抗凝禁忌症时应用。

.08.13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







































西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西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gvlen.com/xsjc/9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