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由于全身和局部等诸多因素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液凝结成为凝血块,导致正常血流受阻,引起相应的症状,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根据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其严重程度及表现也不尽相同。最主要的症状是患肢肿胀。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 至于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静脉血流滞缓:手术、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下肢活动显著减少,加之手术患者麻醉因素,导致血流缓慢,血液更易凝结成块,形成血栓。甚至有报道称,飞机、火车等长途旅行久坐时也会发生血栓。2.静脉壁损伤:主要指深静脉壁损伤,诸如接受深静脉置管、静脉手术等的患者,由于血管壁损伤处血小板凝结,占据一定管腔,导致血流流至此处时形成涡流,围绕损伤处发生血栓。3.血液高凝状态:血脂升高等原因造成的血液粘稠,以及各种血液疾病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也会增加栓子的形成几率,另外,高龄、恶性肿瘤等也是血栓的高发因素。以上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个方面被称为“Virchow理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主要依靠静脉超声。血栓脱落后,沿静脉走行随血液回流至心脏,经心脏收缩进而进入肺循环,堵塞于肺动脉的分支血管,引起突发的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同时是术后患者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以抗凝为主,抗凝治疗并不一定能完全溶解血栓,但可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使血栓稳定于血管壁,不易脱落。但对于术后患者,过早的抗凝治疗可能导致手术部位出血,故不能抗凝治疗时,可以通过介入手段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 总之,下肢深静脉血栓应以预防为主,术后患者应尽早开始下肢活动(如果不能下床,可以在床上进行勾脚、下肢屈曲直腿等运动),对于长期卧床、双下肢活动不便的患者,可以由家属协助按摩下肢,加速血液回流。另外,抬高患肢、穿弹力袜也是促进静脉回流的方法。 赞赏 |